(驻马店广视网讯:通讯员 远志 吕航)他虽身体残疾,但刻苦钻研,掌握了精湛的医疗技术;他家庭并不富有,却无怨无悔帮助乡邻;他情系一方,40年如一日谱写“爱的奉献”。他,就是现年56岁的郭集镇石子村村医刘德江。
40年来,刘德江扎根农村,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精心为每一位患者诊疗疾病,赢得了一方百姓的信赖。
自学踏上从医路
刘德江6岁时突患疾病,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的落后,他落下了小儿麻痹症,右腿瘸了,从此行动困难,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虽身体不便,但刘德江渴望和村里其他小伙伴一样也能背着书包进学堂,于是朴实的父母就坚持每天背着儿子上学、放学。
17岁那年,他初中毕业。由于身体残疾,他不能参加生产队劳动。就在他彷徨和迷茫之际,在大队卫生所当医生的一位亲戚说:“来卫生所学点医术,将来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吧。”
刘德江走进了大队卫生所,开始了他的医生梦。起初,他从勤杂工干起,打扫卫生,搬运医疗器械,样样都干,没有丝毫怨言。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白天,他跟着医生学习、虚心请教,晚上,他住在卫生所,经常一个人值班,苦读医学书籍,认真做笔记到深夜。整整7年,他不敢有一丝的懈怠。在他的不断努力下,1982年,刘德江考取了乡村医生资格证,1988年,他办起了自己的诊所。1990年,他通过了河南医科大学的自学考试,获得了专科文凭。1995年,他又取得“医师”专业技术职称。
医术精湛惠乡亲
刘德江在业务上追求精益求精。多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和 好学的精神,使他的医疗技术提高很快,对常见病的处理得心应手,一般情况下,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很好治疗。多年来,他的业务水平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成为百姓眼中信得过的好医生。
石子村有一位年轻的患者,右手经常莫名其妙地发抖。多处求医未果,后来他找到刘德江,仅仅吃了12剂中药,就药到病除。
方城县的一位退休教师朱老师,因患胆囊炎、胃病多年,每次发病,疼痛难忍。大医院没少跑,名专家没少找,但都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后来他慕名来到刘德江的诊所,没吃几服药就治好了多年的顽疾。
奉献爱心为百姓
40年来,不管白昼,无论远近,病人一旦有需求,他就立即上门服务或者把病人带到卫生所。他的足迹遍及辖区和周边的每一个村落。前些年,刘德江每次出诊都要靠步行往返于乡村小路上,最远的农户步行甚至需走上3-4个小时,由于腿部残疾,长时间的行走对他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想到患者还在家中等待救治,他总会尽快赶到村民家中。后来,考虑到步行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太多,碰到病人比较危急的时候,上门到病患家里,药品和仪器不全,往往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他就自筹资金购买了一辆残疾人专用车,每次出诊把需要的物品装上,这样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从医40多年来,他的鞋子磨破了一双又一双,车子也用坏了一辆又一辆。
作为一位乡村医生,村民们的健康是他心中最挂念的事情。哪位村民得了啥病,谁家的孩子该接种疫苗,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媳妇的预产期,他都一清二楚。近年来,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多是留守儿童和老人。老人年龄大、孩子年龄小,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甚至耽误了治疗。针对这种情况,他对辖区内的所有村民建立了健全的档案,并搞好跟踪服务。他还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并给出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案。他还认真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为儿童和家长宣传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刘德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行医理念。对一般的头疼脑热、腰酸腿疼、毒虫叮咬,他就手把手教乡亲们去山坡、草地找草药熬汤,很快就治愈了。村庄及周边的困难户、孤寡老人来看病,他常常减免医药费,做亏本的“生意”,他累计为当地群众减免垫支费用已有数万元。村民张素珍,多年前因结扎留下后遗症,身体一直不好,家庭生活也比较困难。后来,丈夫又不幸患病去世,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子女。这令他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刘德江得知后,多次来到她家中,嘘寒问暖,每次还不忘带上几样营养品,鼓励她重新树立信心,并为她垫支几千元的医疗费。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可以解除人们肉体上的痛苦,更能在精神上给人安慰,我选择了这份职业,并且全身心地投入这份职业,终生无悔,我非常乐意继续当好一方百姓的健康保护神。”刘德江掷地有声地说。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14-19996-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