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第二十届“中国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洽谈会”召开之际
农民日报记者王玉琪 曹茸 张培奇 任璐 范亚旭
李拴紧的电脑里还保存着去年第十九届农洽会开幕时的照片:悬空漂浮的彩球,鳞次栉比的展台,摩肩接踵的人流……场面恢弘而热烈。尤其是来自东盟、非洲的代表团,裹着白头巾,亮着黝黑的皮肤,被相机一一定格。
照片的拍摄地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天中广场,“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这个古代南来北往的信使驻驿歇马的城市,正把“天中”这个词,从古人的美好寄托转变成现实。
变化源自这座城市和一场盛会的牵手。1998年12月14日,由农业部、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驻马店承办的第一届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会召开。从那时起,盛会年年办,弹指20年。
20年间,“东西合作会”在渐长渐成中更名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从当年的“马路市场”成长为5A级“国字号”农展会;从单一的农产品交易演进为技术、科研、资本、政策一体化交流协作;从中原大地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20年后,驻马店牵手农洽会再次启程,带着金秋的浓墨重彩,带着积淀的累累硕果——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35家,产业集群超千亿元规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万元,增速居全省前列;城镇化率提高20多个百分点,一跃成为“国家卫生城市”。
20年的历程,积聚着驻马店人面向未来砥砺奋进的力量。“农洽会20年,迎来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信息化水平全面提档升级,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实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第二十届中国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前夕,驻马店市委书记余学友信心满怀:“农洽会的精彩将永不落幕。”
展会谋变——
从“马路市场”到5A级展会,从上门推介到宾客云集,农洽会这张名片愈发响亮
李拴紧是驻马店市农业局农业交流中心主任,可能他也没想到,自己会和农洽会真的“拴紧”了。参与办会长达20年,他被人称为“农洽会活化石”。时隔20年,他依然记得当年那一幕:1998年初,听说市里要办全国性的展会,一时间上上下下都很振奋,可是盘盘现有资源,底气少了一半——没有像样的展馆,没有大型活动组织协调经验,就连能不能请来参展商都是个未知数。但当时箭在弦上,“驻马店决心要办这个展”。
199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中的一幕。时代的快车还在奋力前行,但隐忧也悄然而至。据当年统计,占全国人口2/3的广大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产值却只占1/3。于是,东西部合作交流,被中央提上政策议程。位居中原地区,地理上天然连接东西,驻马店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在全国率先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工程,并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三大东西合作示范区之一。
驻马店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大而不强、城市建设滞后,要想系统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巧借外部力量,激发市场活力,并借此持续推动区域合作。1998年,当首届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筹备的消息传来,驻马店人知道,机会来了。
可招商邀商实在太难了!这是第一届筹委会工作人员的共同感受。由于当时交通、通信条件有限,首届展会又没有知名度,光是邀请省内企业,都要来来回回说服。“‘跑断腿’去上门推介,回来后还要不停打电话对接。最后,磨破嘴皮子请来了两三百家企业。”
1998年12月14日,在驻马店市火车站广场前,第一届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会正式开幕。临时搭建的展棚里,一下子挤进1.2万多人,3天的时间,贸易成交额达17.5亿元。当年的报道说,“这为驻马店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火车站前初露头角,大会正式“入轨”启程。第二届、第三届……组织规模越来越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参展商数量成倍增加。会场从马路广场搬进了会展中心,知名度也从省内走向全国,并迈向国际市场。
顺着这样一组时间轴,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农洽会的发展脉搏——
2003年,第六届展会签约项目579个,投资总额近50亿元,比第一届翻了近一倍,市场化运作加速;
2010年,第十三届展会主题全面聚焦“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4000多家参会企业中,不乏思念、徐福记、康师傅等一大批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化更加突出;
2012年,第十五届展会成为国内唯一一个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题的4A级盛会,吸引来自国内外近两万客商前来对接洽谈,投资金额480亿元,向品牌化、国际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时间进入2017年,即将举办的第二十届农洽会由4A级展会提升为5A级展会,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等26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80多家境外企业已报名参展。与此同时,会前还将上线农洽会O2O跨境交易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展销交易相融合,让农洽会拥抱信息化。
农洽会这张名片愈加响亮,当初办展的决心,如今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每年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市和境外4000多家企业参会参展、洽谈合作,累计揽下超5000亿元订单,带动泰国正大、台湾徐福记、河北君乐宝等一大批知名农业企业落户驻马店。特别是近年来,积极融入五大发展理念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0多家境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展,参会境外客商近400人,四海宾朋云集,共谋发展大计。
产业聚变——
转型升级有动力,产业融合有路径,农洽会作为行业交流的重要平台,带动农产品加工业迸发新活力
一颗花生,连果带秧能值多少钱?种了一辈子花生的正阳县傅寨乡农民李大兵发现,这个问题越来越难回答了。以往,花生去壳留果送到榨油厂,剩下的都成了垃圾。如今,花生壳、花生秧都被养殖企业争相买走用来做饲料,每亩竟然能卖200多块钱。
驻马店所辖正阳县是“中国花生第一大县”,花生种植面积从40万亩扩展到150万亩,花生食品从炒货到调味牛奶,秸秆果壳从垃圾到综合利用,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曾经不起眼的小花生成了当地的“当家产业”。
这些年来,虽然“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冠军县”“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等各种牌子拿到手软,可真正让正阳花生产业扬名海内外,让知名花生加工企业争相前来设厂,让正阳花生价格成为全国市场“晴雨表”的重要机缘都来自农洽会。
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盛会,农洽会重点展示产业发展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提速产加销、产学研、贸工农一体化进程,为转型升级增添新活力,为产业融合探索新路径。
20年20届,农洽会的关注度不断高涨,不仅因为它是产业发展新成果的巡礼,也承载着人们对深加工农产品的新需求、新企盼。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前来展示观摩、对接洽谈,留下成果、带走经验,它们在各地生根发芽,成长起来又推动了产业向前。
小展台连着大产业。在这一时间节点上,回看正阳花生产业的成长历程,恰恰折射出农洽会作为催化剂,持续拉动着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两大关键变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
每年农洽会,花生总是正阳展厅响当当的“主角”。起初,颗粒饱满的花生米被摆上展台,“正阳花生”很快在市场上收获好评。得天独厚的花生资源吸引着业内专家来到正阳,开展良种繁育、机械研发、试验示范,又进一步促进了正阳花生的产业发展。在这之后,农洽会正阳展厅里,又多了花生全程化种植机械、优良花生种苗等,展示着正阳花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力与潜力。
“现在不像以前,种花生不费啥劲儿!过去一人一天收不了1亩,现在机收1个小时搞定四五亩。”眼下花生收获正酣,田间地头机声隆隆。正阳县豫丰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新建介绍,在农洽会的搭桥下,公司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建立博士专家工作站和实验基地,研发生产的“金土地”花生系列机械不但耕耘本土市场,还远销山东、内蒙古、海南等地,年产值突破1亿元。
从农洽会上嗅到机遇的,还有花生食品加工企业。看中了丰富的花生秸秆资源,君乐宝乳业在第十八届农洽会上签约落户。按照计划,投资10亿元打造的华中地区大型奶牛养殖、乳制品生产和牧场观光基地年内全部落成。已建成投产的乳制品生产线,每天产量达200多吨。前端利用发展秸秆养殖,中端生产乳制品,后端拓展观光游,让一产“接二连三”,也促成了环保与经济效益“一举两得”。
转型升级,让正阳花生产业勇立潮头;融合发展,则进一步实现了地方品牌的价值攀升。
无独有偶,在农洽会的穿针引线下,泌阳县从集群培育方面把夏南牛产业向前推进一大步——会上签约的河南恒都食品有限公司以商招商,与麦当劳、肯德基、周黑鸭等知名企业联手,实现牛肉产品精深加工集群;“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带动5万农户种植青贮玉米专用品种,形成秸秆收储饲料化加工集群,为夏南牛全链条加工业提供坚实支撑。
在驻马店,更多的“正阳花生”“泌阳夏南牛”正借助农洽会的力量成长壮大。截至2016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1500亿元,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0多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5家,形成了驻马店市第一个超千亿级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为把驻马店打造成全国农业品加工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认为,这正是农洽会的意义所在。“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农洽会已成为政策宣传、市场服务和行业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加工企业寻求合作伙伴、掌握先进技术、展示自身形象、了解行业动态、明确投资方向、促进产品销售的重要合作交流平台,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城乡迎变——
创业创新产业兴,脱贫攻坚群众富,农洽会催生城乡建设“加速度”,实现从内到外一起美
“与想象的不一样!”来到驻马店,无论是城区的市容市貌,还是乡村的村容村貌,都让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中国的城市版图上,驻马店并没有太过耀眼的城市元素,甚至因为外出务工人数多、城乡发展相对滞后,背上一些历史包袱。不过,连续20年召开的农洽会,为驻马店开启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舞台。农洽会促进了地方各项产业快速发展,更为这座豫南小城带来一场里程碑式的改变。
农洽会催生了驻马店城乡建设“加速度”,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实现从内到外一起美:
——道路提质改造。全面打通断头路、整治背街巷的同时,今年启动实施12条组团连通工程、42条主次干道维修等项目;
——生态持续优化。对中心城区6条河流进行了集中整治,实施4个水系公园建设,启动了水系连通工程,全面实施了雨污分流;
——展览展厅升级。总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正在抓紧施工,预计明后年建成投用。届时,农洽会从硬件条件到配套服务都将极大提升。
如今的驻马店,主城区建成面积已由20年前的15平方公里发展到8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目前正向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迈进。
外在的变化放眼可见,内在的变化则融于平凡的点滴之中。在驻马店开源湖好人主题公园,驻马店好人群像映入眼帘,他们中有被称为“农民工司令”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张全收,有荣登“中国好人榜”、被誉为“孤儿院里的好爸爸”的驻马店上蔡县阳光家园(孤儿院)主任、党支部书记李国华,还有被弟弟妹妹尊称为“嫂娘”的第五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赵小参……据介绍,截至今年4月,驻马店已有5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农洽会推动产业兴,更为驻马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按下“快进键”。
地处黄淮平原,驻马店的农业资源可圈可点: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常年粮食产量140多亿斤,其中小麦总产是全国的1/28,芝麻产量全国第一,生猪出栏量、肉类总产量居河南第一位。然而,农产品多而不优、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增收乏力,一直是驻马店棘手的“家底”。如何实现传统农区从外在形象到发展内涵的整体提升?正是与农洽会的牵手,拓开了出路。
“农洽会创造更多产业融合机遇,延伸了农产品加工业价值链,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民因加而种、因加而养,成为农村创新创业和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产业壮大了,农民富裕了,城市发展也同步受益。”驻马店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星说。
周巍峰就借此实现了转身——从种植大户变为创业明星。这个上蔡县黄埠镇农民,靠着农洽会获得了第一桶金。“第一回上会没钱没经验,还是搭着别人的摊位一起卖。”周巍峰记得,2003年的农洽会上,他花费心思培育出能生长达3米的巨型丝瓜亮相展会。每个高达60元的售价,让他坚定了靠丝瓜创业的想法。
更高的价值被慢慢发掘。丝瓜水有抗皱美白的功效,又赶上电商“井喷期”,周巍峰琢磨着萃取丝瓜水销售。连上一根网线,貌不惊人的护肤品打开了销路,创造了“一天卖出10万瓶”的销售奇迹。2015年,“巨型一号”丝瓜水获得农洽会金奖。如今,他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丝瓜7000多亩,亩均收益达到两万多元。
农洽会激活了不少像周巍峰一样普通农民的创业热情。驻马店各级政府部门顺势而为,下大力气支持和保护。全市共建立了7个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提供注册登记、创业培训、资金扶持、人力招募等“一站式”服务。各级园区吸纳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31957人,创办各类实体1282家。
创新创业快马加鞭,脱贫致富也同步提速。
“每年农洽会签约好几亿元订单呢,我们这儿的贫困户,只要有劳动能力,挣钱不用愁。”上蔡县久久农产品公司总经理李卫国介绍,久久牵头联手100多家涉农企业成立的粮食产业联合体,与周边农户抱团,实现种、养、加工分工合作,采购、深加工、销售、运输、储藏一体化。贫困户进入产业链,不愁没活儿干、没钱赚。
“产业扶贫要‘接地气’,不光看规模,更要算效益。”上蔡县委书记胡建辉说,从这个角度出发,农洽会已经成为贫困地区宣传推介特色农产品、加强市场开发、引导发展新业态的有效平台。
“家门口就有产业集聚区,种地打工两不误!”作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遂平县则在农洽会的牵引下,先后引进徐福记、今麦郎、英联饲料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1万多个就业岗位,让贫困户不再东奔西走,在家门口就能致富。
砥砺奋进二十载,不忘初心再启程。金秋9月,崭新的驻马店将再次聚焦人们的目光,向四海宾朋敞开怀抱,共赴一场农产品加工业的盛会之约!驻马店,不见不散!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16-143142-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