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向东 刁良梓
1月8日清晨,红彤彤的太阳吹开了薄雾。淅川县大石桥乡刘家沟村护林队队长石俊侠驾车带着记者巡山,沿着狭窄的山路盘旋而上,光陡峭的拐弯都有一二十个,但每个拐弯他都拐得行云流水般熟练。
“已经记不清上来过多少次了,闭上眼都知道咋走。”石俊侠边开车边说,当护林员这十几年,摩托车骑坏了4辆,现在开的这辆车3年多时间就换了11条轮胎。
原来,早些年上山的路都是石头路,坑坑洼洼不说,别人家的摩托车能骑七八年,石俊侠的摩托车骑不到3年。两年前,上山的路修好后,石俊侠才鸟枪换炮,换了现在开的这辆白色越野车。
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和核心水源区,森林覆盖率对水质提升和保护至关重要。自小住在丹江岸边的石俊侠,2004年成为护林员,不但防火防盗,还要防病虫害,车到不了的地方全靠步行,每天都是几万步,非常艰辛。
2015年,石俊侠成为护林队队长,开始带着工人们种树,每年都要种上万棵树,“我们这里80%以上都是重度石漠化,需要把石头炸碎,垒成窝,从山下一筐筐挑来土壤,把树栽上……”石俊侠用手比划着说,这就好比在石头缝里种树,谈何容易。
18年来,石俊侠带头种的树加起来超过10万棵,除此之外,他还管护着刘家沟村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道路最陡的5000余亩林区。
比巡山更为艰巨的,则是造林。“这就是杨营项目区,每年春天花开满山,可好看了。”石俊侠说,在2015年开始石漠化山区治理前,这里就是一座荒山,石俊侠等一二百位护林员“扎”在陡峭山崖上,你传给我,我传给你,从山下运土运石运水,非常壮观。
在石漠化区治理过程中,石俊侠发明了“酒瓶滴灌”的灌溉方法。把一个装满水的酒瓶用泥土封口后插在树根旁边,让水慢慢渗入地下。石俊侠说,“一瓶水大概能灌6天,就可以少浇一次水”。经过护林员的悉心培育,栽下的五六十厘米高、小拇指粗细的树,第二年基本都成活了。
眼下,在淅川,石漠化区就有125万亩,其中重度石漠化甚至寸草不生的地域高达49万亩。绿化荒山也有赖于政策引领。近年来,淅川实行合同化造林治理荒山53.2万亩,封山育林2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45.3%提高到49.7%,库区水体均达到Ⅱ类水质及以上标准。
站在山头眺望,不远处是浩瀚的丹江湖,四周群山环抱,石俊侠指着远山说:“这片总共有20多座山,海拔最高的600多米,早些年光秃秃的,现在像一片林海,每天累的时候,抬头看看,心里可美。”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188-284760-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责任编辑 / 于梦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