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习近平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谢建晓 杨之甜
12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的发现,犹如一道霞光,划破历史长空,照亮了这座沉睡3000多年的古老都城。商代甲骨文字形里,蕴藏着怎样的奥秘?
“商代的甲骨文就是当时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12月2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原副院长、国家级重大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夏商西周时期”项目负责人于成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甲骨文为复原商代历史提供了实证,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对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洞察,从中归纳历史兴衰的规律。
“比如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契刻占卜记录问卜者‘子’,其决疑事项包罗祭祀、军事、田猎、贡纳、宴飨、天气及入学、乐舞、射箭、御马、疾病等众多领域,可谓‘子’的起居实录,塑造了一个能文能武、有血有肉的商朝王子形象。”于成龙举例。
百年来,为解读中华文化基因,几代学者著述不辍,他们或收集著录,或考释文字,或研究甲骨文蕴藏的古代社会奥秘,探索甲骨文的脚步从未停滞。
甲骨文“商”字。
“没有甲骨文的研究整理,就不可能完成《商代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宋镇豪说,“研究甲骨文,实际上要研究甲骨文背后的人与事,研究背后的历史。”
在甲骨文被发现之前,关于商代的历史只有《史记·殷本纪》有所记载。1999年至2015年,宋镇豪主持完成了《商代史》著述工作,将中国信史从公元前841年又上推了1000多年,填补了商断代史著作的空白。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是真正的中华基因,足以筑牢中华传统文明发展进程的基盘,可据以追索中国上古史的未知,窥探距今3300多年前后的殷商社会生活场景。”宋镇豪认为,甲骨文时代属于商王朝后期,商人在龟甲兽骨上记录了真实存在的商王室谱系、王位继承法、婚姻亲属制,社会生活中的思想情感表现和族群间的宗教崇拜观念,商王国“四土”(东土、南土、西土、北土)政治疆域地理架构以及国土管理的内外服制度,社会组织中权贵与平民、奴仆的阶级结构,经济产业的管理者与手工业劳动者的等级关系等。
甲骨文中还有诸多气象及水旱虫灾的记录,是古气候与古天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有许多野生动植物及猎获象群的记录,可研究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生态与历史地理环境的变迁;有粟、粱、黍、麦、稻、大豆等所谓“六谷”的记载;有名类繁多的建筑名称、相辅相成的宫室与池苑,开了后世宫廷与皇家园林相系的先河;有称为“右学”“大学”的学府,是中国传统“学在官府”的最早雏形;有关于瘟疫的防治,也有隔离防疫、禁止谣传、熏燎消毒、药物医防、饮食保健、洒扫居室、清洁环境乃至必要的刑罚惩处等记事。
“商人无事不卜,无事不占。小事比如牙疼腿疼什么时候痊愈、妻子生男生女等,大事诸如祭祀征伐,透过这些五花八门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商王、贵族的日常生活,权力、职能如何运作……”中国文字博物馆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刘浩说。
在殷墟博物馆,国宝“亚长牛尊”深受游客喜爱。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之甜 摄
那么,普通大众从甲骨文中能学到什么?
刘浩认为,一是通过学甲骨文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自信。“甲骨文中记载的商朝世系能和汉代文献基本对上,说明商代大概率有史官和史书。仅靠口耳相传将一条信息准确地传递近千年,实在难以想象。”他说。
二是加深对汉字本身的理解,激发探索汉字起源的兴趣。他举例,比如鼻子的“鼻”,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写道“自,鼻也”。“在没有看到甲骨文前,只看小篆字形,大家或许对许慎的说法存疑。但在甲骨文中,‘自’不仅在字形上和鼻子十分相似,且卜辞里有商王‘疾自’的占卜记录,‘疾自’意为鼻子生病了。这证实了许慎的说法。甲骨文里有‘自’也有‘鼻’,‘鼻’同样由‘自’和‘畀’组成上下结构的形声字,和今天一致,这就是汉字传承的力量。”他说。
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汉字是连接所有中国人的文化纽带,历经3000年而不衰。甲骨文则见证了商朝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记录了商朝人的生活和信仰。我们相信,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更多关于殷商时期的奥秘,会随着甲骨文研究的深入被一点点揭开。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263-309051-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责任编辑 / 段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