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 理论学习>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高长武:我们应有怎样的文化自信——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时间:2016-09-06 17:49:05|来源:党建网|点击量:22438

内容摘要:我们的文化自信,既应该包括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开展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也应该包括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和发展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要坚持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段话不仅明确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而且提出并指明了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自信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坚定文化自信,既包括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开展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也包括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辩证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历史进程中,它们共同构筑了我们的文化自信。革命文化是我们不仅不能抛弃而且需要不断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财富,砥砺着我们不断前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需要努力建设的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引领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深刻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孕育、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的文化土壤和精神养分。

把党和人民在95年斗争实践中孕育和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但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呢?要科学回答这一问题,就需要弄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优秀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如果不能懂得甚至有意模糊自己的来路,不敢正视甚至全面否定自己的历史,不够珍惜甚至彻底贬损自己的思想文化,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没有希望的,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生产生活、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和中国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并称为历史最悠久的世界四大文明。但后三个地方的古代文明都中断了,唯有中华文明历经5000多年绵延不断。中华民族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遭受过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和外部的挑战与威胁,但中华民族却一次次战胜灾难、渡过难关,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不断巩固和发展。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产生和形成了为整个民族共同认可、普遍接受、一脉相承且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关于这一点,从历史的角度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其历史文化相契合,同其正在进行的奋斗任务相结合,同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因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指出,“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内化在中国人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同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继承和升华,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彰显其当代价值,激发其时代活力,从而传承下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传统、基本国情决定的。我们之所以对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是因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文化支撑。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党团结凝聚全国人民实现治国理政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强大的正向激励作用。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也承继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没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崇高的价值追求、丰富的思想精华,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险阻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坚定民族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习近平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产生后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直到今天,国际上依然有很多人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目前,我国所面临的时代背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不小的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同时“也是事关各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两大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使得各国面临的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尤其需要警惕和重视的是,在当今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中,往往隐含、掺杂着文化的因素。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总是借着开展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交流的名义,趁机兜售其文化和价值观念,宣扬和鼓吹“西方文化优越论”和“普世价值”,刻意打压和消解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自信。

从总体上说,我国今天所面临的世界文化格局,至少有两个特点:一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思想文化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二是“西强我弱”的总体格局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我们虽然已经初步解决了“挨打”的问题,但“挨骂”的问题也即话语权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而在话语权的构建中,文化话语权的构建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可或缺。面对这样的情况,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软实力。这一点是千万不能丢弃的。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需要特别指出,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要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不意味着要削弱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立身之本,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指导地位是丝毫不能动摇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前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前进方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因此,也不存在厚古薄今的问题。

总之,坚定文化自信,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和发展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要坚持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坚持推进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党建》,2016年第7期。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318-54197-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刘钊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国学智慧与为政之道
  • 下一篇:胡华忠:担当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