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文旅>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地评线】河声丨非遗传承需要“接过手艺”的青春力量

时间:2024-10-21 09:39:43|来源:大河网|点击量:1090

从“古老、稀缺”到“跨界、潮流”,非遗逐渐焕发新的活力。当年轻一代加入非遗传承行列,会为非遗带来哪些变化?他们又怎么理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000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守护和传承非遗,89.7%的受访青年认为坚持匠心、守正创新重要。

近年来,年轻人越来越多地接触到非遗文化,一些非遗文创产品也不断赢得年轻人的青睐。此次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青年表示了对于坚持匠心、守正创新的认同,说明非遗文化的话题度和重访率还是相当可观。这与近年来的国潮热、博物馆热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度不断上升有关,也表明逐渐成长的青年人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文化使命感,对精神文化生活有逐渐稳态的内容投向与品质追求。这是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和市场开拓的有利条件和积极信号。

不管是在乡村,还是都市,非遗文化传承人及各种形态经营实体的出现,使得非遗文化在文旅融合场景中现身出场的机会不断提升,其跨界融合与新潮时尚的卖相不断被打造出来,适应着新的受众需求和市场需要。在此情境下,更加凸显了非遗文化传承人老龄化、传承链条可能断裂的严峻和紧迫。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是考古学者的座右铭,也可以作为非遗传承的匠心谱。非遗文化,往往都是传统的手工技艺和实践艺术。桃源刺绣等刺绣技艺,手绣是基本功夫,也是看家本领,孟津剪纸等剪纸技艺,一把剪刀铰出千姿百态的手艺不能丢,都要靠亲自动手,一朝一夕、一砖一瓦、一针一线地做出来、传承下去。靠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三分钟热情,没法完成有效传承,也不大可能走到市场化开发那一步。因此,原模原样、原生态地传承下来,让更多年轻人学会了一门非遗“手艺”,是当务之急,也是重中之重。

从知道到行道,从赞叹到实践,年轻人走近非遗文化需要快马加鞭。82.9%受访青年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守护和传承非遗的行列就是信号。不要一开始就建立一种直线式的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意识链”——拿到牌子、开起铺子、赚多票子,这是一种选择,而且随着文旅生态越来越好,会成为更多传承人的希望之路。但是,对多数城乡基层普普通通的传承人来说,把手头所拥有的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功夫、技能、心得总结起来、记录下来、传承下去,更为重要。那些已经消失的老行当,正在消失的老手艺,面临失传的非遗文化,需要就地就近就便找到公益的记录方式、公开的传承场所,在学校里,在社区里,在工厂里,在好学上进的年轻人群体中,让更多精彩的非遗文化活下来、传下去。这些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学会之后,一时找不到“用场”,更谈不上规模化的“市场”,作为完善人生体验、丰富文化阅历、提升精神境界的一种业余爱好,哪怕仅仅在亲人、朋友、同学之间交流、表演和展示,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传承。

对此,需要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机制安排,让非遗传承在中小学校园里扎根落地、开花结果,让非遗文创能够更多进入城乡文旅推介的关键位置,非遗文化节、文化展和非遗体验项目主动走近年轻人的生活世界;老一辈传承人也需要打破心中“执念”,应和着年轻人中日益增长的非遗文化守正创新的认知理性和情感热潮,尽可能开放传艺传递之门,加速文脉赓续之旅。(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翼)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33-336882-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河南红叶进入最佳观赏期!这10个景点,周末推荐带娃去!
  • 下一篇:【大美天中】确山:秋染鸡窝山 斑斓如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