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殿文
(驻马店日报社 党委委员、副总编辑)
摘 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意义重大。长征,塑造了人民军队传承至今的性格底蕴和红色基因。学习长征英雄史诗,对于党和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既要摒弃历史虚无主义,把握红军长征的历史脉络。又要理解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传承长征精神,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英雄史诗 历史虚无主义 长征精神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意义重大。今天,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深化改革的激流险滩,更加需要弘扬长征精神,使之焕发新的光芒;更加需要高扬信仰旗帜、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需要振奋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需要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抵达改革发展的新境界。发掘长征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抒写党的光荣传统和光辉岁月,有利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勇往直前。
一、学习长征英雄史诗,对于党和人民军队建设意义重大
长征,塑造了人民军队传承至今的性格底蕴和红色基因。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取得万里长征的光辉胜利,谱写了气吞河山的壮丽史诗。作为人类历史上永垂不朽的精神丰碑,长征,塑造了人民军队传承至今的性格底蕴和红色基因。长征和她所代表的精神力量,对于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提供着永恒的指引。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灵魂。长征,对于人民军队,意味着壮烈的牺牲、辉煌的胜利和精神的崛起。当红军踏上漫漫长征路时,我们的党和中华民族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始终面临着两种命运、两条路线的抉择。红军虽遭受围追堵截,多次面临绝境,但始终未曾改变“救人民于水火、扶民族于既倾”的家国情怀。这是中华民族光明战胜黑暗的命运搏斗,这是人民军队铁心向党、坚定无畏的信念长征。长征路上,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年轻的红军官兵经常在数天未进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跋山涉水,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据统计,长征路上平均每300米就倒下一名勇士,是这支军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毛泽东曾经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取得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红军始终保持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源。历史雄辩地证明:理想和信念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核心支撑;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是这支红色大军的特质。漫漫征途中,信念比阳光、水和粮食更重要。张闻天同志曾说过:“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聂荣臻元帅回忆说:问每一个红色战士,为什么要当红军,他们都会回答你“为了打土豪,分田地”“为了苏维埃新中国”。尽管当时的红军战士绝大多数并不识字,但中国共产党所创建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给予了他们从未有过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激励着这只红色军队勇往直前。
不怕牺牲、敢打胜仗是人民军队建军的根本标准。长征被称作“震惊世界的行军”, 让世界“震惊”的,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漫漫征途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战略退却成功地转变为胜利进军的经典之举。长征是一次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史诗远征。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武器简陋的红军官兵始终处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追击、围追堵截中,遭遇的战斗400场以上,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战斗。在军事专家金一南认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掌握战略转移主动权的关键。长征中,先后有422名营以上干部牺牲。其中,师以上干部80多位,军以上干部8位。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红25军军长吴焕先,都牺牲在战斗的第一线。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十位大将和1300多位上将、中将和少将中,90%以上参加过长征。的确,无论是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在敌后战场,还是后来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殊死较量,抑或是与美军厮杀在抗美援朝战场,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一次次创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检验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长征中,不管情况多紧急,部队多疲劳,党的组织生活一直没有间断。”老红军方国安曾回忆说,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坚定了广大官兵对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立军之本的认识。无论是强渡大渡河的勇士,还是飞夺泸定桥的英雄,都是由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红军将领的表率行为,是红军能在任何不利条件下勇往直前、直至赢得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长征后期,由于兵员人数减少,中央红军在甘肃哈达铺进行改编,那次整编,这个红军师的番号被取消,只有两个团得以保留,编成了两个大队,师长任团长、团长任营长、连长任班长、班长做普通一兵,所有官兵坚决服从党中央决定,没有一人有怨言。
二、摒弃历史虚无主义,把握红军长征的历史脉络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然而,今天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有的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做翻案文章;有的是丑化和否定革命历史和革命领袖。这不仅表现在党史军史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艺作品中,负面影响大,危害社会深。
80年前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谱写了气壮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红军指战员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的无比忠诚、坚定信念和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然而,近年来长征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甚至在网上以讹传讹,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必须坚决予以澄清。
质疑“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性。2003年,英国人李爱德和马普安在重走长征路后声称:“长征其实不到官方长期宣传的公里数,大约只有3700英里(约6000公里)。”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媒体包括一些知名网站纷纷转载,别有用心者还借题发挥,大肆炒作,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实际上,这一说法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当年红军走的大多是小路、山路甚至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还因缺乏地图走了不少冤枉路;而两个英国人拿着GPS定位系统,走的基本是大路、直路。其次,红军是在频繁的战斗中行军,不断迂回和奔袭,为了调动敌人,他们不得不经常采取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大踏步进退的战略战术,还要追击敌人,来回折返;而两个英国人则是在和平的环境下单向行进,没有走回头路。另外,部分中央红军因为张国焘搞分裂,被裹挟南下,曾三过草地,朱德就曾说:“长征两万五千里,我个人却多走了一万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红军说到它时,一般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其间迂回曲折,进进退退,因此有好些部分的长征战士所走过的路程肯定有那么长,甚至比这更长。”实际上,4支红军部队由于各自开始长征的起点不同,所走的里程不一样,但走得最远的作战部队行程达“二万五千里”是不容置疑的,正如1935年毛泽东所说:“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此外,红军在行军作战中,还要筹款、做群众工作等,这些都需要走路。长征初期,红军由于缺少地图,走错路的事经常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现在重走长征路的人,在大的行军路线上或许能与当年红军基本一致,但却难以到达红军各部队经过的每一个具体地点。而且,80年来,道路也已发生诸多变化,二者已不可能再完全走同一条路。因此,重走长征路的人,用自己所走的里程来计算、验证“二万五千里”,从根本上说都是不科学的。
否认遵义会议开始形成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中的领导地位。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遵义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明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但近年来有人质疑这个提法,认为遵义会议后在党内负总责的是张闻天,军事上是周恩来,毛泽东只是周恩来的帮助者。因此“遵义会议并没有确立毛泽东对全党全军的领导,确立的是以张闻天为首的党中央的集体领导”,“确立起毛泽东在中央和党内的领导地位,起码也是三四年以后的事,遵义会议连开始过渡都谈不上”。这种说法显然不符合史实。遵义会议后,张闻天虽在党内负总责,但他很民主,特别尊重毛泽东的意见;而且他不懂军事,也就基本不插手军事。周恩来虽然是军事方面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但也很尊重毛泽东的意见,如在是否打打鼓新场的争论中,他最后还是听从了毛泽东的意见。经过这件事,中央决定成立“新三人团”负责军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其实毛泽东是核心。包括林彪后来对毛泽东的指挥有意见,写信给中央要求撤换军事领导,闹出一场会理会议风波,这也说明毛泽东当时已是红军的实际领导者。以上材料都表明,遵义会议开始形成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一观点是毋庸置疑的。(卢毅:《尊重历史还原真相——驳长征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
应当明确,如今有些人打着“还原真相”的旗号,恶意剪裁历史或编造谎言,肆意歪曲长征历史,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丑化和矮化领袖。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必须摒弃,我们要厘清史实还原真相,洗刷泼向长征伟大壮举上的污水,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黑格尔说:“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在长征这一历史题材中,属于今天和未来的,就是长征精神。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重要的是厘清长征历史脉络,学习长征英雄史诗,传承长征精神,继续踏上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比如:“二万五千里”成为了红军长征的代名词, “二万五千里”是怎样算出来的?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里程不是在地图上测量出来的,更不是凭空编造的数据,而是有着充分的事实依据的。再如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成为直接影响长征决策、进程和方向的重大因素。(新华社《长征胜利80周年•历史解码》)
三、传承长征精神,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的力量。红军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长征中红军表现出来的坚定地共产主义思想,必胜的革命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这些长征精神的内涵,构筑起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丰富了民族精神的荣耀星空,为中华民族超越自我、走向辉煌创造出强大精神动力。邓小平说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张闻天在1938年4月12日发表的《论青年的修养》一文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件事震动了全世界。为什么二万五千里长征能够有这样伟大的影响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这次长征中充分的表现出了它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是一千里的长征也是不可能的。”
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主题展览时强调,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他强调,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伟大壮举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缅怀红军丰功伟绩,深刻阐述长征精神,为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吹响了集结号、发出了进军令。今天,我们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338-103437-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责任编辑 / 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