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学校思政课>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驻马店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布局研究

时间:2016-09-27 10:37:57|来源:网络|点击量:21648

驻马店市委党校项目组

(项目负责人:李群奎;  成员:吕英  孙萌萌  雷新芳  李光耀)

内容提要:我市各地产业集聚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产城互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有些县区对产业集聚区建设在项目布局方面的引导还不够,项目布局还存在不够科学、不够规范的现象,需要不断优化集聚区产业集聚发展的软硬环境,形成优化、淘汰与转移机制,将龙头企业带动与集群链式引进相结合,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集群发展。

产业集聚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融合,它以产业的高密度聚集、聚合为内在规定性,以区域为空间载体,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它既有利于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与集聚,又能够带动人口集中、第三产业发展与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由于对产业集聚区建设在产业布局方面的引导还不够,产业布局还存在不够科学、不够规范的现象,这对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严重的发展隐患。因此,促进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的合理布局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对我市产业集聚区能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驻马店产业集聚区发展概况

我市经过确认的产业集聚区共有11个,从数量分布来看,这11个产业集聚区在我市各县区分布均匀,数量与我市县区数量相对应;从类型分布来看,具有明确定位的产业园区有5个,其余的均为综合型的集聚区,它们多是在各个县区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形成的;从级别分布来看,这11个产业集聚区都是以现有的开发区或自身的城市工业区为基础。其中,市产业集聚区、平舆县产业集聚区、泌阳县产业集聚区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一星级标准。这种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充分依托于各县区现有的工业区,均匀分布,符合地方的现实,比较有利于调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为更好地促进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市委、市政府进行了全市统一部署,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我市将深入实施“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行动,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实现各县区有一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全市打造2个千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截止2014年底,全市产业集聚区共入住企业144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76家,与2009年相比翻了一番。2014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6亿元,同比增长19.8%,总量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0亿元,同比增长24.97%,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7.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88.48亿元,同比增长22%,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6.3%,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二、我市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布局现状

在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中,产业发展是核心,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如何选择与发展适宜的产业,是产业集聚区初期发展的关键,最终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应是走向产业集群化。所以,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布局很关键。通过对我市11个产业集聚区的调研,不难发现,不同产业集聚区有着不同的产业发展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驻马店产业集聚区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半挂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甲醇和布胶鞋生产基地等,壮大了食品、能源煤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建材、轻纺六大特色产业群,形成了夏南牛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专用汽车产业链、化工产业链、电动摩托车产业链、皮革皮具产业链和鞋业制造产业链进入全省100个特色产业链,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中,有6个将农副产品加工业确定为重点主导产业,其中,驿城区市装备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有着多年的历史,是在市场自发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而形成的,产业基础比较扎实;正阳县属于传统农业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相应的,正阳产业集聚区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可以说这两个产业集聚区代表了经济发达和相对落后的两种区域类型,或者说是工业相对较好和相对薄弱的两种区域类型。我市的产业集聚区大多是通过提高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而形成产业集聚的,集聚的企业数量不多,产业门类混杂。但基本上都有了明确的主导产业定位,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总体来说,目前大多数集聚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三、我市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市有些县区对产业集聚区建设在主导产业布局方面的引导还不够,产业布局还存在不够科学、不够规范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部分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主导”地位不突出

世界各地成功的产业集聚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仅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而且构成产业集聚区的一系列产业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地区内的产业形成的某种产业链或某些产业链,无论在最终产品、生产设备、上游供应、售后服务等方面都会具有竞争力。相关企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围绕某一产业链条集中并相互分工协作,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特征。调查发现,大部分产业集聚区是由政府主导建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而市场自发形成的较少。市场自发型产业集聚区一般比政府主导型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好,如市装备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打造“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基地”这一目标,发挥主导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按照汽车产业图谱,突出汽车装备产业的招商和培育,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拥有整车、专用车制造企业3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30家,年产专用车50000台以上,汽车零部件30万吨,专用车连续11年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形成了较为紧密的产业关联关系,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由于缺乏科学规划与合理引导,大多数政府主导型产业集聚区内产业链条短,企业间的产业关联不强,往往是以“堆”代“群”。企业仅仅是空间的集聚,而缺乏关联、配套与协调效应,缺乏从产业链角度出发的整体设计,因而无法发挥产业集群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

(二)主导产业带动能力不强,链条延伸不够,企业附着密度不高

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经验表明,产业集聚区内往往存在着一个或两个明显的主导产业,其产业关联性强,带动能力高,并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调查发现,这些产业集聚区在主导产业选择方面基本上有一个明确定位,并且有了较快的发展。如汝南县产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以立马车业、绿佳车业为龙头,共吸引入驻47家电动车整车及配套生产企业,其中整车生产企业15家,零配件生产配套企业32家。目前汝南县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基本完善,已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完善的新能源电动车生产集散地。2014年以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值达98.27亿元,同比增长44.64%。

但是,还有一些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仅仅是确立一两个龙头企业,其产业规模不大,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布局分散。全市除市产业集聚区医药化工、驿城区装备制造及平舆、遂平、汝南等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较为明显,并形成一定集群外,其他多数产业集聚区还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产业链条短,产业关联度不高,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集群效应没有显现。今年1-5月份,全市产业集聚区正在施工的亿元以上项目259个,居全省第6位,平均每个产业集聚区22个,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28.68亿元,平均每个项目完成投资0.88亿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2亿元。无论亿元以上项目个数,还是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额,我市与其他先进地市相比均处于比较落后位次。缺乏一批规模大、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30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的支撑。总体来讲,集聚区内主导产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过短,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产业集中度较低,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

(三)集聚区内产业机构不合理,存在产业集聚区之间相互竞争问题

我市大多数集聚区内所承载产业多为传统型和资源依赖型产业,如食品加工、皮革、纺织、服装、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一些钢铁等能源消耗型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这样就必然导致区域产品以低端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并且产品制造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随着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加强,传统经济的粗放发展方式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调整压力。基于资源禀赋差异的区域分工在我市已经初步显现,人口密度大、农业优势突出的特点,使得我市许多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以至于出现在一般性项目引进方面产业集聚区之间相互竞争,同一技术层面的同类项目重复建设,还有一些集聚区项目布局随意性很强,甚至把互不相干互相影响的产业摆在一起。

(四)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良好的产业发展软环境

产业集聚区内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大多数产业集聚区只注重发展核心产业,在一些产业集聚区,多数企业仍处于靠大量消耗物资资源维持发展的阶段,创新投入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同时,由于存在技术水平落差,导致企业间产品配套难,而且大多数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创新与合作意识淡薄,相互之间缺乏创新支持机制,知识和技术扩散十分有限,导致企业间产品配套难,产业集群自身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这些方面是在产业布局时候最容易忽视的,在我市多数产业集聚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四、理顺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针对我市产业集聚区在产业布局上存在的问题,必须在全市形成互动协调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有效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

(一)科学规划,优化集聚区产业集聚发展的软硬环境

根据当地产业发展趋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力求集聚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规划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各级政府应根据产业集聚区发展阶段和产业特点,对产业集聚区的布局规划、入驻条件、土地使用、税费减免、信贷支持、资金引导等方面进行倾斜,为本地企业家的创业和外地企业家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以积极引导资金、技术、劳力、管理等要素向产业集群化方向集聚,如为发挥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我市成立了驻马店市中心城区项目评审委员会和市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对入住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和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评审和研究;为理顺市、区产业集聚区投资责任,我市配套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我市出台了《驻马店市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奖惩试行办法》,提出2014-2016年产业集聚区晋位升级目标,每年依据省公布的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排名及创星晋位省级目标情况,对县区进行奖惩;采取政府与市场互动模式,以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共同加大区域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基础设施服务采取市场化运作,为集聚区内企业提供优质基础设施运营环境,以更好地吸引企业入驻。

(二)通过资源整合尽快把一部分优势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

经济发展向来是不平衡的,在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某一产业一旦在某一区域形成一定的集群优势,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与配套能力,其他区域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在该产业将很难找到突破的机会。成功的产业聚集区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企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度集中,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同一产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议选择一批产业基础好、优势项目多、发展前景明朗、对城镇化带动作用突出的产业集聚区,在市级权限范围内加大政策支持,使其尽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形成较强的城市功能,成为带动区域乃至全市发展的增长极。对那些实力弱、产业集聚水平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对城镇化带动作用较弱的产业集聚区则应该进行调整,一方面降低其发展指标与发展压力,允许其因地制宜、合理发展,防止其盲目追求速度;另一方面整合出宝贵的资源,为重点发展类产业集聚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依据各个产业集聚区的实际情况,形成优化、淘汰与转移机制,为部分产业集聚区提供一次进一步优化、修正主导产业方向的机会,进一步明确和壮大主导产业

一是尽快形成产业集聚区优化、淘汰与转移机制。由于各种原因,部分产业集聚区在初期确定主导产业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需要为其提供一次进一步优化、修正主导产业方向的机会。同时还要淘汰一批滥竽充数的项目,并从市级层面统筹调整与转移一批多头分散布局的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根据考核评价办法规定和2014年度全省产业集聚区综合考核评价结果,省政府决定将未达到门槛标准的7个产业集聚区调整为市级专业园区,驻马店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就在其中,这也表明,我市产业集聚区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布局,定位产业发展方向。根据产业链,分析当前的行业、企业,促进产业的能力和支撑能力,使和当地的产业定位不一致的,配套条件不具备的,并没有形成集群效应的行业,转移出产业集聚区。政府部门应制定政策支持、协调双方的利益关系。

二是进一步明确和壮大主导产业。经验表明,一个产业集聚区一般有1-2个主导产业比较适宜。各县区应结合本地实际,围绕1-2个优先培育、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合理布局,积极引导项目、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优先向主导产业配置,走特色化、专业化之路,逐步形成规模效益,进一步增强主导产业的带动能力。首先,应根据地域特色选择和培育适合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选择应该充分体现动态比较优势原则,及要发挥地区资源禀赋和一定历史基础的区位优势,利用生产成本效应和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促进产业的集聚,也要考虑各个区位和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潜力。如市装备产业集聚区的专业汽车制造是基于历史基础形成的主导产业,而遂平的食品加工产业和上蔡的制鞋业等是充分发挥了区域资源禀赋。再如我市中心城区的产业集聚区要依托本地比较优势和已形成的产业基础,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要求,细分行业领域,进一步明晰发展方向,突出发展1-2个优势主导产业。市产业集聚区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化工、医药和新材料产业;装备产业集聚区要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物流产业。各产业集聚区要围绕确定的主导产业,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重点地区,以产业链整合提升为重点,绘制好产业图谱,强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活动,努力形成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互相依存、互动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主导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其次,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名牌产品,增强主导产业的带动能力。在主导产业基础上,扶持龙头企业,可以更好地带动产业集聚。要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15年4月27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公布了河南省重点打造的22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名单,我市食品产业集群榜上有名。我市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明晰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依托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和关联配套企业,加强产业集群培育,使企业从过去的原料加工型走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全产业链生产,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集约高效的产业集群。

(四)形成意向性招商项目在市内顺畅流动的机制和平台

针对一些产业集聚区引进项目之间关联性弱、主导产业被弱化等现象,建议通过采用市财政奖励、GDP分成和税收分成等办法,在项目引进、落地等各个环节形成利益分享机制,引导意向性招商项目在市内顺畅流动,保证引进的每一个项目都能在最佳地点完美落地,促进各个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的进一步凸显。如我市要求,所有新上农产品加工项目,一律入驻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影响食品安全的项目,严禁入驻以农产品加工产业为主的集聚区;采取异地投资税收分享的办法,鼓励本县区引来的项目入驻其他产业集聚区。重点依托以食品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遂平县、泌阳县、上蔡县和正阳县产业集聚区,将粮食精深加工、肉制品加工、油料加工和休闲食品作为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企业集中布局、品牌效应彰显、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五)鼓励和引导产业集聚区内部企业之间的配套生产和产业集聚区之间的专业化分工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鼓励在各个产业集聚区内部和产业集聚区之间发展配套项目和配套产品,避免在一般性项目引进方面产业集聚区之间相互竞争。对那些主导产业已经形成较大规模和较大市场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在相邻地区甚至在全市范围内应避免同一技术层面的同类项目重复建设,鼓励引进产品互补或整体技术升级的项目。此外,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把非核心业务剥离出去,将一些特定的生产工序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当地相关企业相互配套,加强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关系,拉长产业链条。可以采取多种政策与措施,鼓励集聚区内或当地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与合作,促使区域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甚至在产业引进时就进行产业链的整体或部分移植。最终,要建立一个具有有效分工与协作的产业网络体系,通过聚集经济与乘数效应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主导产业不断向精深化、链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

(六)龙头企业带动与集群链式引进相结合,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集群发展

各个产业集聚区一方面应按照主导产业定位开展定向招商,积极引进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吸引配套企业,加快产业集群培育速度。要分阶段制定合理的引导措施,促使产业集群向规模化、专业化、协作化方向发展,扩大产业群规模,努力实现规模经济。鼓励龙头企业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龙头企业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配套率。汝南县产业集聚区以立马车业、绿佳车业为龙头,共吸引入驻47家电动车整车及配套生产企业,其中整车生产企业15家,零配件生产配套企业32家,使产业集聚水平迅速得到提升,这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另一方面,在引进企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同类企业、上下游加工和关联配套企业,通过相关企业集群式转移解决我市产业配套能力较弱的短板,力争多数产业集聚区在3至5年内培育好一个竞争力强、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1  驻马店产业集聚区的基本情况

产业集聚区

面积(km²

企业数量

主导产业

经济贡献

市装备产业集聚区

15

入住规模以上企业76家

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

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209.02亿元

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4.37

入住规模以上企业14家

电子信息、新材料

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13.1亿元

遂平县产业集聚区

8

入住规模以上企业100家

农产品加工和电子信息

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211.8亿元

西平县产业集聚区

8

入住规模以上企业74家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电子制造

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98.5亿元

上蔡县产业集聚区

9.8

入住规模以上企业96家

制鞋服装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

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197亿元

汝南县产业集聚区

7.53

入住规模以上企业139家

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动车)、建材

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171亿元

平舆县产业集聚区

8

入住规模以上企业115家

以皮革皮具为主的轻工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

2014两大主导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

正阳县产业集聚区

6.8

入住规模以上企业50家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铸造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3亿元

确山县产业集聚区

7.6

入住规模以上企业109家

生物科技、建材

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

泌阳县产业集聚区

12.8

入住规模以上企业95家

农副产品加工、电子电器

2014年,完成营业收入228亿元

市产业集聚区

8

入住规模以上企业46

医药、化工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亿元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338-57342-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刘钊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发挥党媒理论宣传主渠道作用 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践者推动者
  • 下一篇:王国生与郑州大学师生座谈交流时强调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 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