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真实“疫生活”武汉艺术青年的网生速写

时间:2020-03-02 09:42:49|来源:北京青年报|点击量:12535

真实“疫生活”武汉艺术青年的网生速写

Luna

真实“疫生活”武汉艺术青年的网生速写

陈梦琪

真实“疫生活”武汉艺术青年的网生速写

他们用艺术记录着眼前所经历的“疫生活”。在武汉,那些以艺术为生的青年人在经历了恐惧、焦虑之后,把目光投向了平凡的生活,用艺术表达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感受与反思。

那也是一种生态,在疫情笼罩之下,一群艺术青年的真正状态:平凡却有意义。

我们选取了众多青年艺术工作者中的三个普通人,通过他们的故事呈现艺术对于武汉的意义。

持续600天的艺术分享会

2月17日,是陈梦琪组织的第600天在线艺术分享会,作为武汉一家艺术教育机构创办人,她没有一天的间断,即便是在疫情中。“本来每天也要分享,就是顺着一种习惯在坚持。”陈梦琪没想到有一天,“坚持”会变得这样艰难,也变得这样有意义。

这是她从2018年便开始做的事情,没有一天的中断。只是1月23日的这一天,她分享的就是一张自己在欧洲旅行时拍的照片:一座烛台,数十只蜡烛在燃烧,或旺盛,或衰弱。

“请大家在这里送上祝福和祈愿吧。”她写道。

用艺术作品减轻人们焦虑

陈梦琪在武汉创办了一家艺术教育机构,建群分享经典艺术作品,原本是她日常的一项工作。群里的成员要么是文艺青年,要么是自己学生的家长。

1月23日,她从欧洲回到上海,经过短暂停留后1月28日返回武汉,陈梦琪发现在她的“朴朴大美”艺术分享群里,人们开始跑题了。

“抱怨的,发泄的,传各种消息的也很多。人们似乎控制不住内心的焦虑与担忧。”陈梦琪并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劝慰才能稳定住大家的情绪,但她努力地去转移话题,至少让艺术能分享下去。她会在人们探讨最热烈的时候突然打断:“让我们还是欣赏作品吧。”接着就赶紧发一堆关于作品的知识或者讨论话题,让大家在这个群里能够暂时忽略一下现实里的恐慌。

有机会了解和关爱这座城

1月30日,陈梦琪给群友们分享了自己的一段话:我才发现,过去对这座城市的态度和状态,是潦草的,躁动的,单一的。而这一次,开始变得复杂。伤痛赠与我们静下来去愈合伤口和进入更深思考的机会。我们也因此有机会,去更深入地了解,关爱,和继续建设这座城市,她会真真正正的变得更好。

而她的群友回复道;“三年半之前,我从国外回到武汉,非常多不适应的地方。但这次经历之后,看着拼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武汉人的坚强,我发现第一次对这个城市有了热爱。”

布置作业为武汉加油

陈梦琪所分享的内容并非都是大师作品。在2月2日的分享中,她分享的内容首先是一段“制作透明人小脚丫”的短视频。“制作小脚丫”本是她之前给参与的孩子们布置的任务,因此她同时也分享了一些孩子的“作业”:透明胶带轴上连接一对纸板脚丫,上面写上“武汉加油”。胶带轴向前滚动,带动了脚丫,摇摆着向前。

“小朋友们互相陪伴真好。”家长“Annie”评论道。

“看到武汉加油的脚丫眼泪快出来了”“亲爱的刘宇”在底下写道。

分享艺术的过程,也是陈梦琪记录自己,记录心态和记录疫情的过程。

“我不会刻意去计划,毕竟不是上课。我往往是根据这一天的心情,或者遇到什么事情,突然的就想分享一个作品了。”陈梦琪说。

例如2月9日她分享的是全国各大美院设计的关于这次抗击疫情的海报。

2月13日,陈梦琪分享的是画家刘寿祥的一组作品。这一天,刘寿祥因为新冠病毒肺炎去世。

2月17日,陈梦琪迎来了艺术分享会的第600期,也是第600天。“如果以前,像100期、200期、500期的时候,我都会搞一个特别期,或者小的仪式来庆祝。”陈梦琪说,“但现在,600期,我一点都没有那种仪式感。”

一场记录疫情生活的在线策展:不要忘记和自己对话

“记录自己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生活和情绪,同时也不要忘记和自己对话。”

Luna,武汉一家艺术机构的策展人。她发起了一次以“疫情日记”为内容的在线艺术展览,截至2月25日,她征集到70余位青年创作者的百余幅作品。

寻找平台准备进行策展

此前,Luna每天处于各种声音中,接收到关于疾病的讯息,又看到其他行业的人在为防疫做着工作,Luna突然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困惑:这个时候,艺术能做些什么呢?

她想到了好友郭成,艺术在线媒介“屏幕间”的发起人之一。“这段时间,电子屏幕,应该成为人们和外界沟通和表达最重要的媒介。”Luna说这是她选择“屏幕间”的原因。而“屏幕间”的自我介绍是:“一个致力于运用屏幕作为创作和展示媒介的艺术平台,探索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边界。”

支持大于阻力 用美去记录真实

Luna策展的最初希望是:“征集只是个引子,让每个人都能发声,记录自己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生活和情绪,同时也不要忘记和自己对话。”

有人对她的想法表示不屑。“他们觉得这个时候还有工夫去想这些事情,没有必要。”但更多的是积极的反馈,大部分都是青年人,无论是职业艺术家还是业余爱好者。在这些作品里,包括摄影、影像、数字绘画等,从艺术风格上说以当代艺术、意识流作品为主,创作者年龄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的为大多数。

在Luna所征集的作品中不乏直接表现战疫题材的作品,诸如数字绘画《雷火集结》《共同战疫》、动态影像《逆行者》等;但更多的是表达个人生活与心态的作品。这些作品没有沉重感,更多的是轻松与幽默,突出了作为普通老百姓的个体在特殊日子里的生活状态。

“全国人民在被窝里‘动脑’最多的日子”。这是罗予对自己静态影像作品的阐述。这幅作品上,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反射着创作者的自拍,屏幕其他地方被创作者拼上了汉堡包、炸鸡腿、火锅、珍珠奶茶……这幅作品的名字叫《每天坐在被窝里想的是》。

对于Luna来说,疫情过后,这些作品还将在线下进行展示。现在,她恢复了对艺术的自信:艺术,至少可以用美去记录真实,也可以用真实去发现美。

一场改变教学方案的艺术课程:凝聚了自己所有灵感

作为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的老师,这段时间曾华并没有忙于创作,根据安排,曾华在2月17日开始给学生上网课。他的课程叫做《实验影像创作课程》,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平时,他的课程要用到实验室,“实验室里的一些器材,特别是比较专业的灯光,学生家里是不可能有的”。

但现在,他只能在微信群里给30多个学生讲授这门课了。“起先是要求在一个叫做学习通的软件上建课,后来我预判了这个软件可能会因为开学同一时段流量过大而崩溃,所以就转移到微信上了。”曾华说。

在学生的作业方案里,当前的疫情必然是表现的题材之一,但一些学生的思考并不仅限于疫情或者具体的防疫,而是拓展到了人的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

其中一位学生的方案是并排摆放体温计,每支体温计都记录着自己感冒发烧时一天之内量的体温,用温度的起伏变化,拼出类似心电图的形状。

在方案阐述中,这位学生说“……每天都有各种疫情的消息围绕着我们,导致我们对身体健康的过度敏感,特别关注身体变化,就连普通的风寒感冒,也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用对身体健康的密切观测,体现出疫情期间心理的变化,表达内心的多疑和焦虑。”

曾华说疫情对学生创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主要体现在思路上,“毕竟大家憋了那么久,创作其实算个缓解的途径。”

实际上,曾华最喜欢的学生作业之一是“在人的头上拼接上经验条和血条或名称”。这个作业所表现的“生存游戏在现实生活的感觉”。之所以喜欢这种作品,曾华说:“可能是做的东西没那么刻意去迎合疫情,也没有那么多心理状态的叙述。”(记者 满羿)

(责编:杜佳妮、鲁婧)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553-251469-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许文慧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泌阳首批驰援武汉的“英雄”们给大家报平安了!
  • 下一篇:特写:武汉方舱医院搭建“图书驿站”抚慰患者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