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玲在这个教学点坚守了36年。
泌阳县马谷田镇石婆婆山脚下有一个教学点,是当地政府为了让偏远山区的孩子就近入学而设置的。这里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条件非常艰苦,但有位老师在这里坚守了36年。寒来暑往,教学点从当初的茅草屋、石头房到宽敞明亮的教室,学生从十几名到三十几名再到最后三名直至没有,她始终用知识武装孩子的头脑,用爱心温暖孩子的心灵……她就是“中国好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学雷锋标兵”“天中最美母亲”“最美乡村教师”徐云玲。近日,记者来到泌阳县马谷田镇孙庄村马庄村,再次采访了徐云玲。
跟随徐云玲的脚步,走进泌阳县马谷田镇孙庄村小学马庄村原来的教学点,这里是3间房。屋顶是石灰色的瓦片,没有玻璃的两个窗户分布在木门两侧,阳光透过窗户上的木条照进教室,就像徐云玲一样,是照在这座大山深处孩子们身上的光。
1986年,高中毕业的徐云玲作为代课教师来到该教学点。“我原来在下河村教学,得知这里缺老师,就来了。”徐云玲回忆,“我刚来的时候,教学点是过去生产队盖的茅草屋,讲台是用土坯垒的,课桌也是。”
1993年,历经多年风吹雨打的茅草屋成了危房,不仅无法遮风挡雨,连学生的人身安全都成了问题。为了给孩子们盖个像样的教室,徐云玲和丈夫孙荣合商量后,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3000元盖了教室。那时,徐云玲一个月的工资是32元,这3000元是她7年的工资以及家里卖花生和玉米攒下的钱。
虽然手握3000元的“巨款”,但是买完水泥、木材等材料,再请请工人,剩下的钱只够买少量的砖。无奈之下,徐云玲就和丈夫推着平板车上山搬运石头,于是就有了这座墙体大部分是石头、只有少量砖的石头房。
2012年,爱心企业得知徐云玲的感人事迹后,捐助16万元建设了新校舍,有教室、图书室、公厕等基础设施,学生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原来的教室光线暗,屋顶漏雨,一到阴天下雨就上不成课,搬到这里之后就再也没有这种问题了。”徐云玲高兴地说。
36年来,徐云玲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影响,倾尽全力为孩子们打造越来越好的学习环境。
指着印有“泌阳县马谷田镇孙庄村小学马庄教学点”的白色牌子,徐云玲用毛巾擦去上面的灰尘,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在外面挣了钱就把孩子接出去了。这样也好,我的初心就是想让孩子们走出这座大山。”
徐云玲刚来到教学点时,学生最多的时候有三十多名。她把学生分成4个年级: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主要教他们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课余时间,徐云玲还教孩子们唱歌,和孩子们一起运动。在这里,徐云玲兼任校长和各科任课教师。“先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课,这个年级的课教完后给他们布置作业,然后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课,以此类推。”徐云玲说,“白天上课,晚上批改作业,改不完的话就放在枕头旁边,早醒早改,晚醒晚改,反正不能耽误第二天上课。”
36年的坚守,学生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徐云玲始终坚守在这个教学点。她常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把这里的孩子都送出去了。他们有的学习很好,考上了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有的虽然学习不好,但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这同样很有意义。”
“我最开心的是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让我从一名代课教师转为正式教师,我很骄傲。”徐云玲笑着说。如今,已经58岁的徐云玲依然坚守在教育岗位上,继续为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着,力所能及地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记者 刘金霞 房满地 杨华东)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14-295667-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