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热点>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魏华伟:扎根基层、心系群众

时间:2014-04-10 11:18:52|来源:驻马店广视网|点击量:22862

魏华伟,男,中共党员,1978年9月出生,河南省遂平县人,1998年9月—2002年6月就读于武汉大学法学院,2002年2月—2004年9月在河南省储备粮调剂公司工作,2005年8月—2008年7月就读于清华大学法学院。2008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毕业后,积极响应中组部等部门大学生到基层任职的号召,主动要求回河南省担任村官。2008年9月任上蔡县芦岗街道文楼村党支部副书记,2009年8月当选为村委主任,2011年1月任上蔡县芦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2011年11月当选文楼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12月任文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2年5月任上蔡县团县委副书记、上蔡县青联主席。2011年4月当选为驻马店市第三次党代会党代表,2011年8月当选为驻马店第三届市委候补委员和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党代表。

2008年8月,具有清华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他,放弃在北京就业的大好机会,毅然抉择到驻马店市上蔡县文楼村当“村官”。任职四年多来,他不畏艰苦、扎根基层、心系群众、苦干实干,带领村民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与群众的沟通交流中培养了亲民爱民意识,在引导经济发展中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在实践锻炼中提高了领导艺术和工作水平,树立了新时期大学生村干部的良好形象。文楼村经济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群众的观念由过去的“等、靠、要”变成了现在的自我发展、主动发展,群众的精神风貌由过去的悲观失望变成了现在的自信自强,村容村貌由过去的脏、乱、差变成了现在的整洁美观,由过去的上访村变成了现在的新农村示范村。他本人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大学生十大杰出创业之星”、“河南省杰出大学生村干部”、“驻马店市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团驻马店市委授予“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2010年6月在中组部机关党委主办的创先争优专题报告会上作了题为《到广阔天地,练扎实本领》的报告,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省、市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一、选择农村,坚守理想信念

魏华伟说:“到农村去是对年轻人的考验,只有坚定理想、坚持信念,才能战胜困难,坚持到底。”

在母校清华,他有机会接触到了社会实践、就业实践、短期挂职、科技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实践活动,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收获有意义的人生”。当得知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计划时,他心动了——这是一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战略工程。
2008年9月17日,魏华伟入驻文楼。出乎意外,他听到的并不是欢迎声。有个老党员问他:“你是来镀金的吧?”话语中充满了不信任。村民程国富更是直截了当盯着他说:“小魏,干好了,你走时我们敲锣打鼓送;干不好,就用砖头砸你走。”

面对质疑,魏华伟没有辩解。他想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扎根文楼的决心。

有一次,当村民正在聊天的时候,魏华伟走过去。一个老大爷起身要给他搬凳子,魏华伟却一屁股坐到了砖头上。旁边的群众开玩笑说,“小魏,这才是一个好干部。”魏华伟笑了笑,“我和大家一样,也是农村长大的。”正是从这些点滴小事开始,魏华伟和村民越来越“对味”儿。只要一有空,他就走村入户与群众聊天,在田间地头与群众攀谈。看到谁家正在干活,他就过去帮一把。村里有人头疼发热,他就主动去慰问。遇到阴雨天,他四处奔波,看庄稼是否被淹,看农户房屋是否漏雨。入村仅2个月,他就走遍了17个村民组,把全村700多个农户一家不不落地走访了一遍,对文楼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百折不挠,甩掉贫困标签

魏华伟说:“农民渴望致富,当村官就要带领群众加快发展,千方百计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到文楼不久,几个村民就找到魏华伟,“魏书记,我们病号出去打工受歧视,重活又干不了,你能不能引进几个项目,让我们不出门就能打上工?”看着村民期盼的眼神,魏华伟下决心要为村民叩开致富之门。

魏华伟和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利用文楼多年的蔬菜种植传统以及靠近县城的地理优势,发展大棚种菜。但是大多数村民有顾虑,不愿当“出头鸟”,魏华伟对症下药,先是带领5名态度比较积极的村民到上海参观学习,后又组织有种菜经验的种植户到河南省汝南县、临颍县等地实地考察,并请来专家现场为村民解疑释惑。魏华伟前前后后开了29次村委会,才让村民相信了他。开了眼界、有了底气的村民,终于迈出了第一步,文楼村历史上第一个由18户村民组成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诞生。其中,7户农民率先建起了7个温棚,开始了番茄、黄瓜、草莓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每个温棚经济效益5万多元。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村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全村蔬菜种植很快发展到500多亩。如今,文楼村成了“蔬菜专业村”。村民雷铁山说,“魏书记当初让我建棚,我怕赔本不敢干,他到我家跑了七八趟,我老伴还骂过他,现在挣钱了,文楼人抬不起头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真不知怎么感谢他。”

文楼是个农业村,通过论证,搞良种基地有便利的农田水利条件,是个很好的发展路子。魏华伟四处奔波,终于在本县找到了一家种子公司。刚开始公司负责人挺热情,但一听说是文楼村,立即打了退堂鼓。魏华伟并不灰心。偶然一个机会,一位清华学长告诉他,驻研种业有合作意向。兴奋的他立马来到驻研种业吴总的办公室,提出邀请他们建立良种基地的愿望。也许是由于那位清华学长的面子,吴总当即爽快地答应了。可过了两天,吴总口气却变得有点迟疑了,因为他听到了文楼村的一些负面传闻。魏华伟只得再次登门,掏心掏肺地说:“这是我引进的第一个项目,乡亲们听说了都很兴奋。我不能让乡亲们失望,你一定要帮我这个忙!”吴总终于握住魏华伟的手,说:“我们合作一次吧,就为了你的这份心意!”驻研种业500亩良种基地项目顺利落户文楼。

文楼菌种厂占地100亩,是利用国家扶贫项目建设的。因为面积较大,村民对食用菌生产信心不足,这种情况下,就引入绿色菌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搞活菌种厂,主要生产鸡腿菇、白灵菇、平菇和反季节的香菇,并选派菌种厂的技术人员4名到驻马店市农业学校参加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因为面积大,需要使用文楼的劳动力,这样一些不能外出的妇女及上了年纪的村民(50—60)可以打个零工,人数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50人。这样不但解决了50余名群众的农闲时间的打工,增加了收入,还可以提高群众食用菌种植技术,引导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合作社成熟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带动群众逐步发展食用菌生产。据该合作社的生产规划:2012-2013年对周边村庄至少培养15户食用菌种植能手,实现场内满负荷、高性能生产;2013年-2016年,培养50户食用菌种植能手,使绿色菌和食用菌合作社产值达200万斤,成为豫南最大的食用菌贸易商。

魏华伟在村几年,文楼年年都有新的致富项目,一批村民从中受益。2010年,魏华伟在外地学习时,发现种白金瓜周期短、见效快,就与武汉一家公司合作,签订了一个最低保护价,鼓励村民试种30余亩,每亩增收1500元;接下来,他谈判转包村里的菌种厂,解决了5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引进江西海通集团投资500万元在文楼建立饲料厂,30多名群众就近打工,对于文楼的群众进一步发展养殖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引进河南宏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文楼承包650余亩地,先期投资500余万元建立高科技农业示范园,进行农业开发、仓储,生产莲藕、蓝莓以及台湾西瓜以及花木的立体化种植等,并组织与产品相关的研发活动。通过一个个项目积累,文楼人的收入正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真情服务,扶贫扶志并行

魏华伟说:“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得到的不单单是信任与拥护,那种因为自己的努力帮村民解决困难的满足感是金钱买不来的。”

文楼村6组村民马大娘,身患艾滋病,还经常上访。子女大学毕业后在城市落户,感觉母亲丢了自己的脸,要与她划清界限。备感孤独的她一度对生活感到绝望,几次想服毒自杀。魏华伟得知后,一次又一次登门看望谈心,与她同吃一锅饭,帮她解开思想疙瘩。同时积极与其子女沟通,消除了亲人之间的隔阂,一家人又过起了和和美美的日子。如今,马大娘种植蔬菜之余,常到村委大院健身、跳舞。她逢人便夸魏华伟就像亲生儿子一样。

有一件事,让魏华伟成了村民“可以掏心窝子的人。”他刚到文楼,正赶上村里木耳大丰收,但10万多斤木耳堆在仓库里无人问津。看着村民们愁眉不展的样子,魏华伟坐不住了。他找领导、同学、朋友帮忙,又自掏腰包在郑州的超市和批发市场推销。因为连续奔波,饥一顿饱一顿的,他突发急性阑尾炎,倒在了郑州街头。住院做完手术,第二天,虚弱的他就拖着病体继续为木耳找买家。平煤集团和义煤集团看他“用命工作”,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全部收购了这批木耳。这件事深深打动了文楼村民。

魏华伟注意到,由于社会各界的支持,文楼村的物质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但村民们稍不如意就上访,遇事等靠要的思想并没有根本改变。“脱贫致富不能光靠物质上扶贫,更重要的是精神上扶志。”于是,他在带领村民鼓钱包的同时,又在文化建设上动起了脑筋。因为他深知,健康活跃的文化生活,是精神疗伤的一剂良药,能有效唤起人们的自信和创造力。

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先后10多次跑到上级文化部门、图书发行单位协调,“磨”来了一批健康有益的图书。村委会新建了“农村书屋”,藏书达到3000多册。白天参加劳动、晚上读书学习成了村民的新习惯;针对村民的健康需求,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新建了文化广场,配备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健身器材,群众健身有了很好的去处。

文楼有个腰鼓队,30名队员中不少是艾滋病患者。为了更好地发挥腰鼓队的作用,魏华伟乐于“跑龙套”。他们想提高打腰鼓的技术,魏华伟就去县里找来老师;他们想组成一个军鼓队,魏华伟就去文化部门争取军鼓、衣服等等。每逢春秋季节,腰鼓队晚上就在村委会门口的小广场上演出,吸引不少群众观看。激情的鼓点,不仅活跃了村里的气氛,也让不少艾滋病患者焕发出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现在腰鼓队已能自编自演30多个文艺节目,每年县里举办文艺汇演,他们都会参加并多次获奖。

文楼群众对文化生活有着热切的渴望。村里部分会唱戏的村民,自发组成了一个小剧团。魏华伟不时上网下载小品、秧歌等资料帮他们排练,还经常帮忙张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剧团除了传统剧目,还把孝顺父母、自立自强,以及党和政府对“艾滋病村”的救助等现实内容编排进去,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小剧团是村里开展宣传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对村民可以寓教于乐,对外可以展示文楼的精神面貌,增进社会对“艾滋病村”的了解。

四、加强学习,涵养工作本领

魏华伟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要想做好就要拜群众为师、勤于学习,用知识开拓思路、涵养本领,使自己的村官之路越走越坚实。”

文楼村曾是有名的上访村。魏华伟发现,这是由于民主管理没有得到落实,公平公正难以保证,惹得群众心气不顺的缘故。在省里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之际,魏华伟借机倡导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村里重大事项规范化管理。

河南省卫生厅驻村工作队每到过节都会给文楼村村民发放慰问品,但如何分配成了难题。艾滋病患者说,社会捐助是给患者的,健康人不应该有;健康人说,病号影响了全村的经济发展,让他们受到连累,慰问品也该有份。2012年春节,工作队送来了1400壶食用油。魏华伟组织召开“两委”班子会议达成初步方案,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方案,终于达成了一致:艾滋病病人每人一小壶,其余部分按照缴纳新农合的人数平均分配,每人2.8斤。这次分油,第一次没有村民告状。不光分油,村菌种厂年终分红、良种基地试点等诸多事项,都照此办理,党员群众一致拥护,大家心里都很服气。

村务管理更多时候是处理一些繁琐的小事。村民问建房的事,他就积极帮助了解相关政策;邻里闹矛盾,他就登门耐心做“和事佬”;村里修田间生产路,他就跑前跑后争取上级扶持。即便是这些琐碎的小事,擅长思考研究的魏华伟,也从中总结了许多科学管用的方法,比如,取得村干部理解和群众信任应坚持“三要”、“三多、“三不”,即要虚心、要耐心、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多听、多思;不随意评论、不随便许诺、不传话。用这些务实的理念和方式,他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从一个法学硕士到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魏华伟的秘诀就在于不停地学习。空闲时间,尤其是晚上,魏华伟都花在看书上。在他简陋的宿舍内,放着《毛泽东文选》、《资治通鉴》等五六十本经典著作。不管翻看哪一本,都会发现魏华伟在里面不少地方做了感想笔记。在2011年中组部举办的培训班上,魏华伟向新入行的大学生村官传授自己的独特经验。

如今的文楼,村庄整洁平静,没有一个健康人再感染艾滋病毒,大家都在一心一意奔着好生活。而这一切,无不浸透着魏华伟的智慧和心血。

魏华伟荣誉称号

2010年4月,团驻马店市委授予“五•四奖章”。
2010年6月,上蔡县委授予“‘五个表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0年8月,上蔡县委组织部授予“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称号。
2010年11月,省委组织部、团省委授予“河南省大学生十大杰出创业之星”称号。
2010年12月,驻马店市委组织部授予“驻马店市优秀大学生村干部”称号。
2011年6月,河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2年6月,团省委授予的“全省共青团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2012年11月,河南省委组织部等部门授予“河南省杰出大学生村干部”称号。
2013年5月,团省委授予“五四青年奖章”称号。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188-3945-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凯旋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我市启动出入境证件申办“三表合一
  • 下一篇:闵建功:把服务群众当作最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