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外宣>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各美其美奔和美 宜居宜业兴家园 ——河南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建设观察

时间:2024-12-03 12:44:38|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点击量:260

 彩色步道穿村而过,特色山居错落有致……日前,走进河南省济源示范区承留镇大沟河村,自然景色与驿站、咖啡、民宿、非遗、露营等新业态完美融合,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在河南省,大沟河村的蝶变只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千万工程’是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有效抓手。”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说,“我们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城乡一体规划、田村一体建设、建管一体运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绘就河南版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

河南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加之全省村庄数量多、分布广、建设发展差别较大的实际,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探索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

道路宽又平,路灯亮堂堂,废弃坑塘改造为音乐喷泉,闲置宅基地变身成村史馆、党建广场、小游园,空中“蜘蛛网”消失不见了,村民返乡开起民宿……走进新乡市获嘉县位庄乡后渔池村,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徐徐展开。

2022年以来,新乡市在全域农村开展“三通一规范”(道路、自来水、污水收集“户户通”和弱电线路入地规范)工程,通过向上争取一点、资金整合一点、财政奖补一点、企业让利一点、集体出资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募捐一点的“七个一点”投融资新模式,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建设,把规划还给乡村、把设计还给农民。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户户通”基本完成,道路、污水管网“户户通”开工率分别为93.5%、90.2%,弱电线路规范整治开工率为57.2%。

在济源示范区,立足浅山丘陵地形,依托产业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逐步形成了片区化推进区域共富、带动全市乡村振兴的新模式,走出一条“产业支撑、片区引领、运营前置、美学设计、示范带动”的和美乡村建设之路。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安东利说:“济源通过‘整合资源、盘活资源、挖掘资源、优化资源、植入资源’,推动片区内各方要素流动聚集,实现乡村蝶变新生之路。”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在平顶山市郏县,以构建现代水网体系促进和美乡村建设,依托“引沙入汝、引汝济蓝”等水源工程,构建“五横十三纵”水网骨架,以河流、灌渠为脉络,打造“茶食姚庄”“古韵黄道”“大有作为”和美乡村先导片区,沿河村庄再现流水潺潺的乡愁乡韵。

而驻马店市确山县以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为牵引,持续带动人居环境整治,拉动和美乡村建设,联动特色产业发展,开启乡村全面振兴。全县累计投入10.9亿元高标准修建农村道路1200多公里,完成路旁绿化3万亩,县、乡、村、组道路“一路一色、一路一景”。同时,沿路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活动,重点实施过村路段排水治理、净化美化亮化,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

培育产业、夯实根本,走好“产村融合”发展新路径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发展,是滋养农民美好生活的源头活水。河南省上下因情施策不断壮大乡村产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在推进乡村建设中让村民实现安居乐业。

罗山县创新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和美乡村建设统筹推进的“田村一体、产村融合”模式,2023年以来,已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8.18万亩,实现了“坡地变平地、小田变大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绘就“村在田中、田在村间”的良田美景。

依托南部山区94公里的“叶县一号公路”,平顶山市叶县挖掘燕山湖、望夫石山、老青山、白鹭栖息地和红九军、红二十五军等人文、自然、红色资源,发展乡村特色生态游,围绕叶县麦田小镇和美乡村精品线路,以3万亩高标准农田为基础,建成农耕文化长廊、民俗馆、耕读书屋、书画苑等特色场馆,创建成为省级休闲观光园区,打造独具叶县特色的农文旅深度融合生态旅游线路,带动群众增收。

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经济”三水共治,周口市沈丘县通过水系实现互联互通,每村皆有塘、有塘皆有水、有水皆有景的村容风貌已然形成。沈丘县石槽集乡杨营村党支部书记肖连云介绍:“我们对全村12个废弃闲置坑塘进行综合整治,其中5个坑塘种植莲藕、面积1.4万平方米;7个坑塘养鱼,总量达15万余尾。如今,漫步杨营村,人在岸上走、鱼在水中游;荷花朵朵开、蝴蝶翩翩来。”

沈丘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群众参与、利益共享”原则,成立22个乡镇富民公司、551个强村公司,将全县2680个闲置坑塘水域纳入公司管理,创建“鱼-藕”“鱼-桑”“鱼-中药材”等综合种养模式,2023年全县养殖综合收益达2.9亿元,村集体收入增加7900余万元。

在乡村建设进程中,开封市兰考县注重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打造蜜瓜、花生、红薯兰考“新三宝”品牌,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带动乡村“美起来”,为乡村建设提供后续持久支撑。在三义寨乡白云山村,村里的番茄种植产业已颇具规模:160余座温室大棚年产番茄1000多万斤,每座大棚一年能够给群众带来9万元左右的收入。“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自然就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我们的乡村建设推进特别顺利,也很有底气。”白云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保超自豪地说。

多措并举、乡村善治,培育乡村文明新乡风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河南各地在推进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手段,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三通一规范”工程建设中,新乡市通过将后期运维管护职责移交给乡村两级,采用党员责任区、街巷长制、文明户评选等方式,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建设。同时依托全市综治网格化信息平台,构建形成“县乡村组”四级网格管理体系,设置网格15681个。全市13.8万名党员在网格中联系服务群众114万户,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有效破解“三通一规范”中的难点、堵点。

查看电线是否胡拉乱扯、进行道路除尘作业、浇灌路边绿植……一年四季,新乡卫辉市孙杏村镇杨大屯村网格员闻均民在村里都有工作要做。除本职工作外,他还会主动承担村里设施的管理,“身为党员,咱得起表率作用。”村民范清贵看到后,也自愿加入村庄设施管护中,为村民提供志愿服务。“管护好,大家才能用得更舒心、更方便,村里漂亮,大家也看着高兴。”范清贵说。

郑州巩义市在推进乡村建设中传承创新,为建设和美乡村铸魂。当地依托南部山区自然环境和红色资源,以便捷的交通优势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充分挖掘红色村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乡村振兴建设力量,涉村镇、小关镇、新中镇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旅游带动绿色发展,真正把红色美丽村庄品牌擦亮打响,走出了一条发展红色旅游与建设美丽乡村融合的新路子。

南阳市镇平县在乡村建设中,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完善功能配套,按照中心村、社区化方向,持续推动城乡交通、教育、公共卫生、文化服务、供水、养老和生态等“八个城乡一体化”,先后投资26.7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26个,全面加快城乡水网、路网、林网、气网、电网、5G网“六网”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资源下沉配套,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不止于此,镇平县还依托“村振数字乡村平台”,构建智慧网格管理平台,将政务服务、动态监测、防汛救灾、矛盾化解等纳入网格化管理,构筑“数字孪生社会”,开辟群众“随手拍”“曝光台”、村党支部书记信箱、县直单位“在线问政”、人大代表“线上联络站”、网格员“巡查上报”等特色智慧场景应用,多渠道采集社情民意、解决问题。

一座座村居干净整洁,一项项产业蓬勃发展,一个个村庄文明和谐……时下的河南省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培育乡村产业,建立健全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天蓝、水清、粮丰、人富的和美乡村图景正在中原大地铺展开来。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263-340489-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张昆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中国梦·大国工匠丨郭卫东:千锤万击“锻”出大国制造底气
  • 下一篇:河南郑州:“海铁直运”助力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