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
紧邻淅川县城
一座高17.2米的纪念碑静静地矗立着
碑旁的浮雕墙上,镌刻着165471个名字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移民
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段难忘的故事
12月12日
是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的日子
大象新闻重磅推出专题报道
《你在他乡还好吗》
王品兰是新乡辉县常村镇古章小学教师
教书23年
王品兰数不清上过多少堂课
但她最难忘的,还是移民搬迁前
为淅川县胡坡村小学的孩子们
上的“最后一课”
上完“最后一课”,2011年6月10日
王品兰和孩子们,一起登上了移民大巴
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
经过近一天的车程,王品兰和乡亲们
来到了位于新乡市辉县的新家
从丹江口到太行山
这也是河南省内最远的移民安置点之一
和王品兰一同搬迁过来的
还有160户共691人
和老家相比,崭新的两层小楼
整齐的街道,便利的交通,
让他们的生活有了更多选择
但王品兰依然选择了三尺讲台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
更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动员
从2009年10月2011年8月
河南“四年任务、两年完成”
完成了16.54万移民的集中搬迁工作
全部安置在省内208个移民新村
移民,是一场与家园的告别
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新生
淅川县邹庄村共有175户750多人
是距离陶岔渠首最近的移民村
邹会彦也带头搞起草莓种植
日子越来越兴旺
这不仅仅是邹会彦一家的心愿
也成了无数移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襄城县上寨村是2010年整村搬迁而来
那一年刘洋12岁
1998年出生的她
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舞蹈老师
但她最终又辞掉了城里的工作,回到村里
到新地方安家,最难的就是融入
但对刘洋来说,父辈们眼中的他乡
已然成了自己永远的故乡
相较于南水北调这个超级工程的耀眼
王品兰、邹会彦、刘洋
这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如同微光
然而,当16.5万个名字汇聚在一起
就成了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一个闪亮的坐标
从淅川丹江口到北京团城湖
1276公里中线总干渠的背后
是几十万库区移民无声的奉献
水到之处,心之所安
书写历史的人,注定被历史所铭记
犹如一座座丰碑,矗立在每一个人的心田
总策划:卢慎勇 刘林军
策 划:夏继锋 李相松 梁德宝
文 稿:邱亚斐 米方杰 马同五
编 导:李鹏 张月 刘建洁
李培 张轩瑶 桂双玖
宋迎迎 吴思园 张麟凡
王艺轩 于佳敏 史宇君
钟乾伟 卢家民 张刚 高雷
视 觉:陈 雷 钟曼迪
摄 像:李洋 崔二强 刘栋
于艳学 邱琦 沈翔 张晓冬
鸣 谢:(排名不分前后)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渠首分公司陶岔管理处
河南省南水北调渠首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中共淅川县委宣传部
南阳广播电视台
淅川县融媒体中心
襄城县融媒体中心
新乡市水利局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263-341330-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