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 理论学习>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实现人民美好向往

时间:2018-03-16 15:32:22|来源:光明网|点击量:13428

作者: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 贾高建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与此同时,他在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应该看到,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我们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从整体上全面理解和把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历史领域中的一种基本关系便是社会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关系。存在于一定社会结构体系中的现实的人是社会的主体,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社会领域在内的整个社会结构体系则作为客体与主体相对应。这二者之间无疑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作为客体的社会结构体系规定着人的存在和发展,而作为主体的人又是一种能动的存在,可以通过实践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社会客体。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作为主体的人是目的,而作为客体的社会结构体系则是手段;社会结构体系的发展和进步,最终都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

正是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以及掩盖在平等形式下的实际上的不平等,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被剥削、被压迫的现实境遇。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在更高阶段上实现人的发展和解放的理想目标,并将其作为他们所主张的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价值取向。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就是为人民求解放,让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翻身当家做主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目的也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虽然在实践过程中发生过脱离这一价值目标的偏差和失误,但我们党最终克服了这些偏差,使我国社会发展回到正确方向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将这一重要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加以阐述,充分表明了这一思想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署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也都贯穿和体现了这一最高价值目标。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是着眼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刻认识这一点,意义十分重大:在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目标要求,以此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引领。无论做什么、怎样做,最终都应以此来衡量,而不能与之相背离。

社会发展进步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途径

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人作为主体的最高价值意义,但它又不是像旧的人本主义那样抽象地谈论人,将人的发展和解放当成一句空洞的口号。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人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物,而是现实地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的发展和解放要受到作为客体的社会结构体系的制约。只有通过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人的发展和解放才能真正得到实现。而人所在的社会结构体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其存在和发展是受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支配的。对此,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入探索,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及其他一系列重要规律,为我们的社会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正是借助于这种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深入研究了他们所面对的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运动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就在于他们不是仅凭主观愿望去构想未来的理想社会,而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探索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只有通过这样一种现实的努力,才能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建立起全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而只有在这样一种新的社会条件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最高价值目标——人的发展和解放也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础上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这就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得不经历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还很不充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最高价值目标的实现不能不受到很大局限。也正因为此,大力推进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各领域的建设,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便成为这一阶段迫切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近70年,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全面展开。我们提出“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之后又在如期实现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将其作为“实现现代化战略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当代中国社会在各个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有力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继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并进一步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其作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按照这一要求,党的十九大对2020年之后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两个15年的战略安排,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具体路径。这一战略安排的实施和新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一定能够更好地造福广大人民,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条件。

立足现阶段具体实际,将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有机统一起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而社会发展进步又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途径。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新蓝图,接下来所应该做的,便是从现阶段的具体实际出发,将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脚踏实地进行不懈奋斗,确保党的十九大各项战略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现阶段首先需要做的仍然是积极推进经济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虽然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社会生产力已经获得长足发展,但目前仍存在各种差距和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战略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通过努力,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实基础。

在继续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动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为此,必须相应推进社会各领域的建设,全方位满足这些新的要求。从现阶段情况看,我们还面临不少难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仍很艰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复杂,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不断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下气力把我们党建设好。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坚持不懈地开拓进取,努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胜利,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更高水平上不断得到实现。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318-202523-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刘钊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以环保督察为契机推进环境质量改善
  • 下一篇:先进典型学党史|以“三个注重”学史力行,为残疾人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