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 理论宣讲>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扩大“多校划片”比例 促进入学机会公平

时间:2017-04-20 17:24:34|来源:网络|点击量:42556

 

北京幼升小新政:探索多校划片

还想通过“拼房”争夺名校入学资格?今年恐怕要难了。近日,北京市教委公布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今年北京市幼升小将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探索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强调重点对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等情况进行核查,凡不符合实际居住条件的,均不得作为“点对点”入学资格条件。

在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今年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稳中求进”,坚持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在今年的入学政策中明确提出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在以往个别区域和学校参与多校划片招生基础上扩大参与多校划片的学校数量和比例,意在使更多学生参与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机会,促进入学机会公平。同时,在单校划片的审核条件中,区教委要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实际居住的审核力度,重点对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等情况进行核查,凡不符合实际居住条件的,均不得作为“点对点”入学资格条件。

多校划片比例将扩大

什么是多校划片?是不是就是摇号入学?负责人介绍,“多校划片”被作为优质教育资源机会公平分配的一种方式在发挥作用,其实质和操作方式是统筹2所及2所以上的学位资源(其中包括优质资源),根据个人需求和志愿进行统一公平分配。

负责人指出,“多校划片”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保障片区内总学位的数量,确保每个孩子享有就近入学的权利,也即片区内每个适龄孩子都能够入学;二是确保每个孩子入片区内优质资源的机会均等,确保每个孩子公平地就近入学,也即机会公平。

负责人透露,北京市一直在探索幼升小阶段在单校划片的基础上实施多校划片的入学模式。今年在“多校划片”的实施力度上会进行“升级”:往年仅有个别片区、学校会实施多校划片,而今年参与多校划片的学校数量和区域都将大幅增加,其中包括西城、东城等热门区的热门校。

如何确定“多校划片”实施的条件?负责人称,2017年将加大对适龄儿童入学条件的联合审查力度,对完全符合学校单校划片条件的,政策不变;不完全符合、入学条件不完全具备,应当就近入学的,实施多校划片。未来,将根据房产、户籍、居住年限等因素,进一步加大多校划片的实施力度,具体办法由各区根据各区及各校实际情况具体制定。

就近入学强调实际居住

去年,一处西城区胡同里的几平米“杂物房”,因房产中介大打“实验二小学区房”而“身价大涨”;今年初,四合院里的一条过道也被挂牌出售,声称买家可以在此过道落户并获得附近小学的入学资格。但自今年起,无法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房子一律不能作为入学资格条件。

在今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中,针对“单校划片”的入学条件,将强化部门联动审核,各区教委要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审核入学资格。特别是对实际居住的审核,重点对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等情况进行核查,凡不符合实际居住条件的,均不得作为“单校划片”入学资格条件。

早在几年以前,史家小学、中关村一小、人大附小等热点学校就已经开始严格的“入户实际调查”,调查的重点就集中在入学学生及监护人是否在登记地实际居住以及居住多久,据了解,这个时间最短的也要求至少一年以上。这些做法都在依法落实对“实际居住”的审核。

不仅在热点校,各热点区在每年入学对房产和实际居住的要求上也在逐年缩紧。“六年一学位”即“一套房6年内只能满足1个直系子女入学”成为热点城区的共同门槛;石景山区的学位限制年限甚至达到“九年一学位”。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在执行“就近入学”过程中,因为学位足够,只要满足户籍所在地的条件,也能保障入学资格。但如今,随着学位的渐渐饱和,对“实际居住”的要求和审核也会越发严格,买了房子而不去住已经不再可行。

业内人士分析,不管是于情理还是法律,义务教育阶段“就近”的房子是用来给孩子实际居住的,而非为孩子获取入学资格;入学资格给的是“人”而非房产。为了获取入学资格而买了房子却闲置或作他用,最终让孩子来回奔波,不仅对孩子的身心是种摧残,也违背了义务教育法的本意和初衷。

13

以“两个公平”纾解入学焦虑

简单回溯相关政策流变,一条“问题—解题—问题”的螺旋线,清晰可见: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择校问题突出,“拼爹”“拼钱”“拼资源”入学,影响了社会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满意度。为了抑制择校热,切断录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教育部要求各重点大城市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递条子、拉关系的少了,学区房却开始暴涨,“住得起”的人享受优质资源,引发新一轮焦虑。

此后,一面继续推进就近入学,一面通过各种举措为学区房降温,成了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两手同时抓的难题。然而,当购买学区房与上名校不能画上等号时,又有了质疑之声: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依然在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存在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是否阻断了公众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唯一的可能,从而让一部分孩子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让入学阶段的教育公平成为一个死结?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出现新的问题、又解决新的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顽疾,还将会带来新的并发症。当问题复杂得像一团乱麻,这一教育难题的解决需要一把快刀,更需要长远的视野胸怀和科学的顶层设计。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近几年来,北京市的教育改革逐渐接近治本之策。一方面,通过种种严格的措施为学区房降温;另一方面,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增加和覆盖的步伐。简单说,就是一手抓均机会,一手抓强资源,让机会公平与资源平等,成为严格就近入学的“双阀门”,释放公众在入学上的巨大压力。

沿着这样的思路,可以更好地理解北京市的探索。多校划片,让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同时明确标准、加大审核,都是为了降低学区房的择校功能,力求使更多学生参与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机会。如果说这是在实现机会公平的话,那么,资源平等的实现,就是依靠整合教育资源、盘活存量,全方位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在六个城区启动加大对一般学校的精准扶持,每个城区至少选3所普通校和优质学校合并或集团化办学,两三年内在城区新增25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把辖区内最薄弱的学校并入优质教育集团或与优质校深度联盟……这意味着,北京市的教育资源将向相对薄弱的地区倾斜,形成一个个新的优质教育高地。即便旧问题依然会存在、新矛盾依然会产生,但在标本兼治的思路之下,择校的冲动、入学的焦虑,也并非是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入学公平则是教育链条起点上的公平。期待机会公平与资源公平能在这一轮严格就近入学政策的推进中持续深入,两轮驱动,两翼齐飞。惟其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学区房乱象,也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公众对于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焦虑。而这也才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处于不断完善之中的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正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路上越走越稳,通过学区制、九年一贯制、名校办分校,以及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等办法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程度,对义务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形成了有效推动。

此次,北京首次提出从市级层面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区域间和区域内资源布局均衡,无疑是遏制学区房炒作的亮点。在城市近郊区、重点项目和人才引进密集地区新建一批优质学校,在郊区新建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城6区启动加大对一般学校的精准扶持等政策,均值得期待。

在全市范围内统筹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对于治理北京大城市病也有积极意义。优质学校集中在城6区等个别区域,必然导致人口向这些区域集中,加剧中心城区的人口、交通压力,从而妨碍中心城区人口疏解和大城市病的治理。

入学新政还明确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小升初“推优”入学,并规定各区招收特长生比例要降到本区初中招生总人数4%以内,这有利于解决“推优”导致的一系列负面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免试就近入学。

其实,不管如何改革,最根本的还是缩小区域、校际差异,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择校的可能性越窄,对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要求也就更强烈,所以,必须持续加大教育均衡力度。相信随着北京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内容和模式不断丰富,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每个孩子都能公平地就近入学、上好学的目标定会逐步实现。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319-103492-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刘钊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 下一篇:【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深入学习党史 汲取前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