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文旅>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天中遗风——驻马店文化符号之罗卷戏

时间:2015-01-26 09:20:14|来源:驻马店广视网|点击量:29166

导读:驻马店号称“天中”,两千多年前,这里已是名副其实的“中土大郡”。史称“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中之中,汝尤为豫州之中。故聚土垒石,以标天中”。天中大地,区位优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天中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数量丰,而且级别高,分量重,享有“民间文化之乡”的美称。

罗卷戏 ——汝南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汝南县地处江淮和黄淮两大平原接壤处,面积1475平方公里,人口78万,气候温和,风景秀丽,特产丰富,区位优越,是河南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县。

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区位,在汝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内容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其中,明代末期发源于汝南的“卷戏”和清代初期流入汝南的“罗戏”就是我国众多剧种中两个独具特色古老稀有的剧种。

1.jpg

“卷戏”流行于河南中部亦称“小笛子戏”。据考证,卷系出自寺庙音乐。卷戏的“卷”就是取自于寺庙《宣卷》的“卷”,《宣卷》是僧人们在诵经、做道场时使用的一种伴奏音乐乐本,僧人们称之为“卷调”。明代惠帝时,燕王朱棣在汝南“官场坡”建造了一座“燕王庙”,并将驻军之所取名为“燕停店”。李自成攻陷汝宁府,“燕王庙”被焚。寺庙僧人还俗流落到当地民间,靠演奏“卷调”维持生计。他们将当地的一些民间小调和传说故事吸纳融入“卷调”之中,使“卷调”逐步发展演变成了带有故事情节的“卷戏”。卷戏以文戏为主,戏文古筝押韵、通俗上口。卷戏属板腔体,音乐由三部分组成:唱腔音乐、武场之别。文场三件:卷戏笛一支、笙两盘。武场五大件:鼓板、大锣、二锣、手钹、梆子。后来,卷戏吸收其它剧中的乐器伴奏形式,逐渐加入了“闷子”和一些弓弦乐器。

2.jpg

“罗戏”亦称“大笛子戏”,于轻触流入汝南。罗戏是一个以武为主、别具一格的剧种,它的传统音乐由唱腔音乐、吹奏乐和打击乐三部分组成。罗戏的打击乐除了一般戏曲乐队常用的大锣、二锣、手钹、梆子鼓板小五键外,还有一套特殊的打击乐器——“四大扇”(由两对大钹、两对大镲组成)。

裸戏流入汝南后,因卷戏善文,罗戏善武,两个剧中相互补益,形成了文武兼有的演出效果。两个剧种经常同台演出,往往是一个剧目中上部唱卷戏,下部唱罗戏,或甲角唱卷戏,乙角唱罗戏。群众称之为“罗卷同台两下汤”。到了民国以后,群众就习惯直呼“卷罗戏”或“罗卷戏”而不加区分了。

3.jpg

罗戏、卷戏作为民间传统艺术在汝南县有360多年的历史,他们对推动豫剧、越调、曲剧等诸多剧种的发展和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作出过重大贡献,也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鲜明的区域特征和时代特色。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罗卷戏从戏剧舞台上逐渐消失。一是1958年修建宿鸭湖水库时,卷戏的诞生地——燕亭方圆数十里的村庄被分散迁移,罗卷戏失去了赖以生存繁衍、存在发展的故乡。二是,罗卷戏与迅猛兴起的新兴剧种豫剧、越调,曲剧等相比,粗犷豪放,激昂高亢的唱腔风格和单调的吹管乐演奏形式缺乏竞争力,三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罗卷戏艺人相继谢世,传承断代,后继乏人。

4.jpg

目前,汝南县会演唱和演奏罗卷戏伴奏乐器的民间老艺人在世的仅有几人,他们分别居住在离县城较远的几个偏僻小镇,而且都已年逾八旬,罗戏卷戏这两种古老稀有的民间传统剧种已濒临人亡歌息的绝境,亟待抢救和保护。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33-13053-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申晴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天中遗风——驻马店文化符号之“重阳节”习俗
  • 下一篇: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龙眼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