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助万企:河南发展的重要抓手 优化环境的重要名片
——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集体典型经验采撷
□陈晖
2021年6月起,一场“万人助万企”的能力作风大转变在中原大地蔚然成风,各地各部门围绕省委、省政府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决策部署,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省工作大局理念,把抓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聚焦到产业、企业、企业家上,纾解痛点堵点,改善政商关系,锤炼能力作风,让企业发展信心大为增强。
实践证明,“万人助万企”活动已成为我省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名片。
2022年,各级各部门持续把“万人助万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围绕“八个深化”完善助企服务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全省共派出助企干部7.6万名,包联企业13.5万家,累计解决企业反映问题88435个,问题解决率99.8%。各地把打通堵点与优化环境相结合,着力优存量、扩增量、谋变量,有效纾解了企业困难、稳住了经济大盘、提振了市场信心,全省经济发展稳步向好。
在此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在工作中探索,在服务中创新,涌现出了一批敢于担当、崇尚实干、成效突出的优秀集体,10个省辖市、19个省直和中央驻豫单位、9个助企服务工作组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
郑州创新建设“亲清在线”平台、实现财政惠企资金在线兑付直达企业,漯河高标准建设中原食品实验室、构建食品产业全链条科研转化机制,鹤壁建立企业间淡旺季用工余缺调剂机制、一体解决就业难和用工缺;开封、洛阳、新乡、许昌、南阳、商丘、驻马店等地也都持续打好助企“组合拳”,有效提升了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全省营商环境不断升级。
我们相信,只要长期坚持、持续深化、常态推进,“万人助万企”这张金名片一定会越擦越亮,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美誉度的营商品牌,为推进河南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郑州
“亲清在线”优服务
惠企政策直接达
2022年,郑州市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创新建设“亲清在线”平台,形成全市涉企资金兑现“一张网”,实现财政惠企资金在线兑付、直达企业,累计接受访问281万人次,直接兑付资金2.5万余笔,合计60.4亿元,在“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让企业“零跑腿”,为企业发展送去“及时雨”。
“政策中心”主动推。以惠企政策为基础建设“政策中心”,汇聚市级政策289条、区县(市)政策823条,形成惠企利民“政策库”。全面梳理政策。通过分类甄别、筛选要点,对所有政策实行清单化、结构化、动态化管理,在平台集中发布。主动推送政策。提供政策分类查询和检索服务,依托城市大脑人工智能技术,根据企业标签,主动推送政策2万余次,逐步实现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动态更新政策。开发建设政策中心管理账号,定向赋予主管部门政策修改权限,实时对政策进行动态调整。
“审批中心”简流程。以精简流程为导向建设“审批中心”,实现政策申请、审批、资金兑付“全链条”线上办理,累计开放116个市级财政补贴事项线上办理。政策便捷申报。优化政策核定流程,客观数据通过城市大脑数据共享,快速比对、鉴别、认定相关政府信息,实行企业信用承诺,有效压缩申报资料,精简线上审批流程。政策免申即享。开辟“免申即享”专区,政府部门能够提供结果信息的,不再要求企业提供证明材料,实现企业奖补政策的“免申即享”。政策透明兑现。办理过程全留痕、可追溯,实时反馈审批当前节点和状态,结果及时通过平台公布,实现政策兑现透明公开。
“兑付中心”直接达。以资金直达为目的建设“兑付中心”,对接财政资金支付系统,实时线上兑付,大幅缩短资金到账时间。突出“一体化”建平台。对接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全市范围内财政系统与平台的实时数据贯通。突出“便捷化”优流程。明确市级以上涉企资金由市直部门直接支付,通过平台直达企业账户,最快惠及企业。突出“动态化”强保障。重点保障平台兑付资金需求,动态调拨财政资金,强化库款保障,确保资金及时兑付到位。
“沙盘推演”强辅助。以数据应用为保障建设“沙盘推演”引擎,归集各类涉企数据,为政策执行效果提供全面分析预测,起到辅助决策作用。推动数据分析。联通城市大脑,综合调度企业营收、用能、税收数据等,分析受惠企业经营状况、发展水平,反馈政策执行部门,研判政策执行效果。加强数据应用。建立企业标签库,通过组合判定满足条件的企业数量、分布,需要的资金预算等信息,为制定政策、修改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强化数据预警。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研判,对重复申报项目等违规情况提出预警,防止弄虚作假。
“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郑州市6027名助企干部深入包联企业解难题、通堵点、办实事,累计解决问题13013个,形成一批像郑州市“亲清在线”、管城“云直播间”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健康发展、经济提质增效。
开封
打造“智慧大脑”平台
开创数字助企新格局
开封市去年以来持续打造“万人助万企”数字服务平台,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标准化建模计算、可视化指挥调度、便捷化助企服务,有效提高活动质效和精细化水平,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2022全年共收集问题3429件,解决率100%,企业满意率100%。
以需求定目标,突出运行管理科学化。该平台含数据层、展示层、业务层,功能包括问题上报流转、任务派发审核、数据分析汇总等,为助企服务工作开拓了新模式。一是建立终端数据库,将助企服务从人工带入数字化时代。全市5000多家企业基本信息、营收情况,40多家市直单位、近4000名助企服务官等纳入平台管理,建立终端数据库。二是建立展示页面,让企业对助企工作可感、可观、可管。细化平台8大板块,包括企业位置辐射图,考核模块,新闻动态展示模块,企业包联情况,八个深化、四项对接活动开展情况和各项惠企政策展示。三是明晰具体业务,切实做到“减负提效”。平台分设近万个账号,将全市助企工作通过平台延伸至企业,通过一部手机一个账号重塑工作流程。
用数据创路径,实现任务下达落实精准化。平台形成“双向交办”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分割和落实梗阻,使企业问题快速“上浮”和上级指令高效“下沉”。一是形成“自上而下一条线”。任务向下交办直达部门和首席服务官,惠企政策宣传、业务办理流程直通企业负责人,实现自上而下快速交办。2022年共下发任务通知184件,规定时间内任务完成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二是形成“自下而上一条线”。创新问题发现方式方法,由过去的发现问题,变成企业通过手机端自主上报,平台向上交办流转,限时办结,跟踪反馈。三是形成全市助企一张网,以“日计划、周研判、月考核、季总结、年总评”模式,规范服务流程。全市各助企主体发挥平台联系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线上沟通、靠前服务,借助数字化提升服务温度。
凭实战交答卷,实现成效结果可量化。建立并实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日报告制度,通过平台一张任务通知单及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协调解决影响生产经营的各类问题。一是落实重点工作报送机制,压实县区主体责任。各县区每天上报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和复工达产计划情况,不漏一企,不落一人,通报结果纳入考核。二是加强线上调度,强化数据对比。强化线上调度,实现“企业吹哨、政府报到”的服务新机制。利用平台数据比对,对各县区复工复产企业抽查,多角度汇总分析生产数据,强化对上报告和对下指导。三是实施重点监测,做好要素保障。及时掌握企业订单、物资储备实时动态,协助企业备足备好生产原料及水电气暖等各类要素稳定供应。
借平台称能力,实现考评考核公正化。各级各部门助企工作均可通过线上评估考核,通过平台明确任务清单,细化考核对象,自动生成结果。平台自主打分,一键提取生成月度考核排序表,结果运用到全市“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平台建成以来,提拔任用优秀助企干部20余名,大大激发了助企干部队伍活力,构建了助企工作的新格局。
洛阳
打好“组合拳”
抢滩新赛道
洛阳市坚持把“万人助万企”活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聚焦重点任务,创新服务举措,突出主体培育,推动了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2022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4.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1%;经营主体新增13.1万户,同比增长23%。
聚焦重点任务,完善体制机制。聚焦“帮扶更精准、帮扶更有效、帮扶更务实”,着力破解瓶颈制约,确保活动扎实有效。一是强化专人服务。市县乡三级4717名助企干部包联6867家企业,16个助企服务工作组“一对一”分包县区,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升规”入库企业全包联。二是强化专班推进。健全完善领导包联、专班服务、督促督办、问题调度会、考评奖惩、政策宣讲六项制度,召开市级调度会19次、解决问题179个。三是强化专项服务。建立健全全方位、全周期、全流程企业服务机制解难题。2022年,累计开展“四项对接”活动567场,为企业融资408.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4.6万个、达成产销意向3.1亿元、成交技术合同107亿元。
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效。把解决问题与育企强企相统筹、纾困解难与激发活力相结合,助企活动亮点纷呈。一是多渠道搭建政策宣传“连心桥”。开展“河洛同心、政策助企”政策宣讲直播活动,超10万人次观看,制发国家、省、市二十大类103项惠企政策汇编4万套,线下开展惠企政策宣讲280余场。二是全方位疏通道路“解症结”。优化“4+1+3”问题受理平台,上线运营“洛企通”服务平台,确保企业问题随时上报、办理进度实时监测、办理结果及时反馈。2022年,办结企业反映问题1651个、办结率100%。三是深化部门协同联动“组合拳”。工信、卫健、交通等部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运行,全力保障重点企业不停产;发改、自然资源规划、住建等单位纵深推进“标准地+承诺制”联动改革,推行“拿地即开工”极简审批模式,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用时不到100天。
突出主体培育,抢抓发展动能。坚持以风口产业为主线,聚焦十大重点产业集群,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形成以“头雁”企业引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撑的高成长性企业雁阵格局。创新出台“成长贷”为104家试点企业提供37.24亿元信贷支持;落实高成长政策奖励资金2361万元,148家试点企业营业收入增幅近20%。14家企业获评省制造业头雁企业,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二是突出“项目为王”导向。常态化开展“三个一批”,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百日攻坚,全年完成项目投资9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5.6%,259个项目开工建设,330个项目竣工投产。三是突出产业转型。制定出台光电元器件、高端轴承等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推进制度和考评办法,出台新一轮“三大改造”支持政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
鹤壁
聚焦“服务+生态”
打造助企升级版
鹤壁市在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上下真功、求实效,营商环境评价连续四年全省第三、企业满意度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坚持供需两端发力,一体破解就业难、用工缺难题受到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8%、全省第一,经营主体增长23.2%、全省第五,全市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
聚焦服务最优,创新“五位一体”标准化服务机制。坚持标准化、制度化提升服务水平,为“万人助万企”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构筑服务体系。构建服务管家领衔,金融服务员、法律服务专员、警务专员、营商环境监督员等专员各有侧重、相互配合的“五位一体”服务机制,选派助企干部4377名,实现各类企业主体、创新主体“全覆盖”,提供“一企一策、专人专业”服务。以立法做保障。以人大立法形式明确“五位一体”服务职责和服务标准,建立奖惩机制,让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创新评价办法。由人大代表和1000家样本企业对市直单位“判卷打分”,以“晾晒评比”促“比学赶超”,推动“万人助万企”活动走深做实。
聚焦纾困解难,多措并举激发企业活力。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个性问题即知即办、共性问题全程盯办、遗留问题提级督办,共帮扶企业解决问题4726个,企业满意率100%。如针对“招工难、用工缺”的问题,探索建立了“共享用工”机制,引导企业之间淡旺季用工余缺调剂,24家企业共享员工8470人次,实现了供需双方和职工三方共赢。针对“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开展“百亿投放”计划、“金融机构园区行”、“惠润工程”等活动,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帮助企业融资452亿元。针对“引才难、留人难”的问题,以人大立法形式确立了“人才节”,建立“兴鹤聚才”人才服务平台,创立了“事业编企业用”人才驿站,引进科技副总17名、高层次人才1438名。针对“产业链、供应链”的问题,常态化开展产销、产融、产学研、用工、运力、升规纳统等“六项”对接活动695场次,创新开展优势工业品供需发布活动,达成产销合同11.2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高于全省7.4个百分点。
聚焦生态赋能,打造“企业服务+产业生态”融合服务模式。由服务企业向服务产业升级,破解产业发展难点堵点痛点,打造“万人助万企”升级版。“双长制”凝聚发展合力。明确12个产业的链长和盟长,建立“八个一”产业服务机制,推动产业上下协调、左右联动发展。筑平台集聚生态资源。实施“研究院+公司+园区”产业导入模式,高标准规划建设科创新城、特种尼龙小镇等32个专业园区,开展链式服务,实施拎包办公、拎包入驻模式,推动以企业为主体,集聚产业生态要素,构建产业大脑。育龙头引领产业拓展。聚焦“四优三新”主导产业,发挥头部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以天海集团为龙头带动了386家汽车电子企业、以仕佳光子为龙头带动47家光分路器芯片企业、以龙芯中科为龙头带动25家信创企业落户鹤壁,实现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
新乡
精准服务优环境
示范引领促转型
2022年,新乡市进一步强化“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市工作大局”理念,统筹实施“八个深化”,凝神聚力通堵点、接断点、除痛点,助力企业强信心、稳生产、提质效,精准服务优环境、强示范、促转型,引领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GDP同比增长5.3%,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7%,居全省第2位。
精准服务,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一是持续拓宽政企沟通渠道。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家活动日”,建立“政企面对面”月度座谈会机制,结合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双长制”,分行业开展交流研讨、政策宣讲、考察观摩等活动,畅通政企沟通交流渠道,倾听企业家心声,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推动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政企同心,促进发展。二是着力构建优质企业培育体系。梯度建立“小升规”、专精特新、头雁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通过企业家培训、惠企政策宣讲、专家入企辅导等,精准服务企业实现政策应享尽享,聚力打造梯次结构合理的优质企业培育体系,2022年获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专精特新”企业150家,数量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3位、第2位;新增上市企业3家、省制造业“头雁”企业11家,数量均居全省前3位。三是不断提升企业服务质效。助企服务持续扩面增效,新增包联经营主体4856家,服务对象涵盖三次产业各类经营主体。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采取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多规合一”“区域评估”“容缺办理”“不见面审批”等举措,优化审批流程。企业反映问题数量逐年下降,问题解决速度与质量不断提升,全年1821个问题实现了100%解决,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
示范引领,以信息消费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2022年,新乡市成功获评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特色型),全省唯一。一是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突出目标导向,大力推动“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通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设5G基站8169个,实现城市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131.43%。二是加速形成“高校即实验室、城市即孵化器、企业即创新场”的创新生态。围绕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卡脖子技术,建立校地合作产学研联盟,推进校地、校校深度合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56%以上,各类研发机构和研发平台1480家,城市创新能力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76位。三是公共服务信息消费持续提升。持续推动纵向到底扁平化的“党建+大数据+全科网格”综合指挥体系和横向到边创新型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体系建设,实现“平台之外无审批”。搭建“互联网+监管”平台,全市监管事项主项覆盖率超标准1.2个百分点。四是行业融合信息消费不断深化。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建成2400个益农信息社,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8%。推动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6%,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2%,能源利用率最高提升1.25倍。五是特色领域信息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全省率先上线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同步开发完成移动端应用,将全市10717个项目纳入监管服务范围;“一码惠企”、“12345”热线监管平台、渣土车全流程监管系统投入运行,逐步实现监管服务的线上化。
许昌
强化机制高站位
助企纾困促发展
许昌市将“万人助万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坚持高位推动,实行双线嵌合,开展六项对接,助企干部深入工厂车间,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了一系列制约发展难题,切实为企业解困、为发展赋能。该市连续获得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集体。
坚持“双长制”和“三单制”,高位推动解难题。许昌市坚持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工作机制。落实每月10日、20日的助企“双十工作日”制度和交办单、催办单、问效建议单“三单制”办理制度。市级层面成立金融服务、产业发展、要素保障、涉法涉诉四个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的专项工作小组。市长每周召开包括“万人助万企”工作在内的周交办会,分管副市长每周召开企业服务、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周例会,实行月讲评积分排名通报制度。对已办结问题实施“回头看”,组织企业填写问卷调查和企业填写问题办理评价单,切实提高“问题解决率”“企业满意度”。开发助企信息化平台,该市成为全省第一个与省活动办信息化平台打通的省辖市。
“三办”联动促发展,双线嵌合保运行。用地空间不足、资金紧张、电力缺口大、用工短缺……企业遇到的一个个实际困难很可能就是一道道“生死关”。许昌市着眼全局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市“万人助万企”活动办持续加强与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办公室、市稳经济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联动,实行“三办”联动,巩固双线嵌合工作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白名单”体系,认定市级“白名单”工业企业812家。疫情期间协调许继、许昌卷烟厂、西继迅达电梯等近500家企业的近万名人员返岗、近千台车辆通行,保障了疫情期间重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实现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线兼顾、双战双赢。
开展六项对接活动,推进深度耦合。2022年全年累计开展政策、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两化融合对接活动483场次,累计签约销售金额29亿元,融资60.16亿元,开发用工岗位95679个,六项对接活动的开展,有效打通了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堵点、卡点、痛点,推动了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政策链的深度耦合。许昌德通振动搅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政府组织的产学研对接中成功联姻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后,产品的一次校验合格率由80%提升至95%,项目新增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
活动开展以来,全市2742名干部联系3975家企业,累计办理各类问题3964个,办结率100%(不含涉法涉诉类问题)。得益于活动的开展,全市两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400家;主板上市企业达到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4家,分居全省第三位、第四位;许昌电力装备等11个重点产业链链条不断完善,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壮大,许昌智能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襄城县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获批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漯河
建立问题解决闭环机制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漯河市坚持破解难题、引导发展、优化服务一体推进,激发企业活力,推动经济提质提速发展。去年以来,企业反映问题解决率100%,并实现了动态清零。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在2021年增长9.1%、全省第一位的基础上,增长5.2%,居全省第2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领先。
建立五级问题解决闭环机制,推动问题清仓见底。漯河包企干部走进企业、走进车间,面对面访、心交心问,精准梳理企业问题。收集到的问题首先由首席服务官协调解决;县区周例会能解决的,由县区解决;较为复杂、需多个部门参与的,由市级周例会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和需要通过点办理、批处理出台政策解决的,由相关市领导和部门提出建议,市委书记、市长研究解决;市级层面穷尽办法解决不了的,借助全省“万人助万企”平台,提请省级层面解决。由此建立发现问题、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办结反馈的工作闭环,确保企业问题在相应层面协调解决。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收集各类企业问题2611个,均已办结销号,实现了问题的动态清零。双汇网络货运资质办理、河南省肉品技术创新中心申建、金大地公司土地报批、曙光医疗不锈钢针头生产许可等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快速办结。
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助企服务举措。构建发现问题、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办结反馈和项目招引入驻、建设运营、发展壮大的企业“全生命周期”两大工作闭环。建立周交办、月讲评机制,充分发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城建交通四个周例会平台作用,为项目落地、企业运行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去年以来召开市级服务企业周例会35次,研究解决问题115个,办结销号98个;召开县区级周例会283次,研究问题563个。全省率先开发政策计算器,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通过汇集各级各类惠企政策,精准匹配推送到相关企业,有效推动惠企政策直达企业、应享尽享。平台上线以来,已累计录入惠企政策3051条,1468家企业注册使用,累计精准匹配惠企政策1856次,发送智能推荐报告2425份,访问量超6.91万次。跑出开工新速度。推行“拿地即开工”,创新轻资产项目“拎包入漯”、重资产项目“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模式,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大幅压缩审批时间。金大地绿色联碱转型项目2个月完成1200亩土地征收,3个月时间完成各项手续办理,创造项目开工新速度。坚持创新引领。高标准建设中原食品实验室,打造食品产业创新“发动机”,瞄准“立足漯河、服务河南万亿食品产业集群、面向全国大市场”的功能定位,推动“实验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六位一体”全链条发展。聘请中国农大任发政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组建了12支由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和300名研究生组成的创新团队,双汇、卫龙、金大地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积极参与,以创新引领全省万亿级食品产业迭代升级。
南阳
政企直通全域服务
打造亲商“金名片”
2022年,南阳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按照“八个深化”“五个抓好”要求,打造政企直通车,建立全域服务平台,推进助企法治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全市新增经营主体26万户,增速全省第一,总量全省第二;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155家,全省第一,规上企业567家,全省第二;新建院士工作站3家,全省第一;前五期“三个一批”综合考评全省前三。
打造政企直通车。通过举办“畅聊早餐会”“企业服务日”,实施企业包联全覆盖,全面畅通政企沟通。对标先进经验,结合南阳实际出台《南阳市企业家“畅聊早餐会”会商机制实施意见》,市级定期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召集,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由市委书记带领四大班子领导、市直相关部门和相关县(市、区)负责同志参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叙企业发展大计,现场解决和交办问题;县级参照市级开展。目前,以集中解决产业、企业发展问题的市县两级畅聊早餐会(茶话会)已连办156期次,这一做法已成为南阳亲商服企的“金名片”。在全市设立“企业服务日”制度,由市领导带头,全市各级包联干部深入企业,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确实无法入企的,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与企业进行联系,通过与企业常态化沟通,及时了解企业所思所盼,所困所难,把各级惠企政策及时快速传达到企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类经营主体包联全覆盖,包联干部由7730人增加到5.2万人,包联企业由11000家扩大到18万家,把包保和联系延伸到每个市场细胞。
建设全域服务平台。以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为契机,成立正处级的企业服务中心,建成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中部地区最大的实体大厅,配套建设“兴企网”线上平台,已注册企业11万余家;遴选引进省内外38家专业中介服务机构进驻,构建一站式、套餐式、点单式、低成本的实体化、数字化、专业化服务载体。同时,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物流产业发展中心、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中心、工业项目建设促进中心等处级涉企服务事业单位,筹划建立联合党组织,统筹各涉企服务单位,打造全域服务体系。
推进助企法治化。全国首创设立地方性法定节日“南阳市企业家节”。通过市人大立法,从2022年起,将每年的5月18日设立为“南阳市企业家节”,这是全国首个通过法定程序设立的针对特定群体的地方性节日。2022年首届企业家节举办期间,南阳市企业服务中心、南阳市企业家学院、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研究院和河南省范蠡经济文化研究院揭牌,围绕企业家节,南阳市举行了企业家表彰大会和第十九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峰会。出台《南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经市人大通过,报省人大审查批准,这是南阳市有立法权以来制定的第十一部地方性法规,为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商丘
擦亮“企业服务日”品牌建立
“面对面”沟通机制
2022年,商丘市聚焦万人助万企“八个深化”,致力打造“七个强市”,着力落实政策、解决问题、破解瓶颈、加强服务、优化环境,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262.68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居全省第4位;工业投资增长47.5%,增速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居全省第5位,项目建设、经济运行呈现稳固攀升、持续向好、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持续完善“企业服务日”、“企业家大讲堂”、市领导“服务企业面对面”工作晚茶会等工作机制,高效解决企业所想所盼,强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提供持续动力,举办“企业家大讲堂”培训。依托商丘华商学院(商丘企业家学院),每月15日,以“主课堂+各县(市、区)分课堂”的形式,着力培育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开拓精神的企业家队伍。截至目前,共举办讲座18期,培训6708人次。目前,“企业家大讲堂”已成为商丘企业家提升能力的助推器和充电站。典型做法被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评为优秀范例予以推广。创建商丘市职业技能评价中心、商丘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致力打造“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商丘新高地。2022年度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4.12万人次,培养技能人才19.4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34万人,全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擦亮服务品牌,深化“企业服务日”活动。将每月12日确定为全市“企业服务日”。“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共开展18次“企业服务日”活动,在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的率先垂范和引领推动下,市、县、乡三级2248名助企干部深入5161家包联企业,争创企业“金牌服务员”,宣传贯彻惠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难点痛点堵点,提振发展信心。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市领导“服务企业面对面”工作机制。建立市四大班子领导“服务企业面对面”工作晚茶会工作机制。坚持每周二晚上7时30分准时召开由企业、相关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单位共同参加的“服务企业面对面”工作晚茶会,认真倾听参会企业问题诉求,现场研究并推动问题解决。会后,市委督查室成立工作专班强化企业反映问题诉求落实,确保得到真正解决。截至目前,已连续召开21期市领导“服务企业面对面”工作晚茶会,帮助124家企业反映的195个问题诉求得到推动、解决。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推动全市上市企业清零。成功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9家,新认定省级中试基地2家,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6家;新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创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4家。省头雁和头雁培育企业5家,神火集团、闽源钢铁入选2022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制定并实施《商丘市上市清零计划》,扎实推进上市企业清零,继2021年力量钻石在深交所上市后,2022年,惠丰钻石在北交所上市,利盈环保成功登陆新三板。
驻马店
打造服务总入口
优化生态增活力
2022年以来,驻马店市按照“八个深化”要求,转变助企帮扶理念,突出“593460”发力方向,打造“九大产业集群”,推进“中国药谷”建设,优化了产业发展生态,释放了企业发展潜能,全市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257.4亿元,增长5.2%,增速居全省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居全省第三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居全省第一位。2022年全市“万人助万企”活动问题办结率100%、企业满意度100%。
树牢服务理念,激发主体活力。聚焦“八个深化”,全市上下树牢“每天都是企业服务日”的理念,市委书记、市长以上率下,躬身入局,每月召开“万人助万企”推进会,每周到企业和项目工地现场调研,帮助企业厘思路、出主意、想办法,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恒都集团泌阳10万吨牛肉深加工项目,仅用15天时间便完成了道路硬化、厂区绿化、设备安装调试等建设任务,比企业原定目标提前了两个月。全市上下形成重视企业、重视产业、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极大激发了经营主体的活力。
完善包联机制,拓宽服务广度。进一步拓宽活动覆盖面,持续增强包联企业发展信心,实现三次产业全覆盖和规模以上企业、中小微企业、双创团队等各类经营主体、创新主体全覆盖,组建助企工作组158个,5499名干部包联企业5584家,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服务体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整合服务职能,开通助企窗口,实行主动办、联合办、容缺办、贴心办、智能办、延时办的“六办”
服务模式,为经营主体营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
打造服务平台,畅通问题渠道。率先上线“驻马店企业服务总入口”,用数字化手段高效落实惠企政策、精准对接企业融资、及时响应企业诉求,助力企业办事便捷。推进“一网汇聚、智能匹配、精准推动和一键申报”,精准对接、有效服务,确保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见效,被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办作为典型在全省复制推广,2022年成功创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
精准开展对接,助力企业发展。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帮助企业扩宽市场,开展产销、产融、产学研、用工对接活动共512次。全市开展调研活动,动态掌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情况,协调金融部门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积极为标准化厂房建设争取政策性贷款资金,已对接标准化厂房建设融资项目8个,总投资54.3亿元,融资金额37.9亿元。
加强政策宣讲,推动落地落细。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减税降费惠企政策”“保畅通、稳链条、促生产”等政策宣讲活动,有效破解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共惠及全市5000余家企业。聚焦“全国一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目标,高效运营、擦亮品牌,打造一站式信息汇集中心和集孵化、研究、交互、分享于一体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聚区,为全市引人才、增动力、添活力。营造助企氛围,提振发展信心,建立县区、工作组、市直单位“三位一体”的信息报送渠道,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良好宣传氛围,大力宣传企业家精神,坚定了企业家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736-290766-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责任编辑 / 赵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