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文旅>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为生活注入温暖力量——治愈系文化消费现象观察

时间:2024-11-06 19:16:38|来源:光明日报|点击量:116

在快节奏、大压力的社会环境中,情绪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势——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基本功能和实用价值,还希望产品能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愉悦。这种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的转变,催生出以获得情绪价值为核心的新的消费类型,其中治愈系文化消费尤为引人注目。

人们通过文学作品、影视节目等获得温馨的内容,或者通过旅游活动等获得愉悦放松的体验,进而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慰藉,让紧张的情绪得到调节,让心理压力得到释放,这就是治愈系文化消费。治愈系文化消费兴起,揭示了现代人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对情感支持的需求。

情绪消费兴起

“情绪价值”曾入选《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3十大流行语”,它“能够具象化产品服务带给消费者的情感体验,是一种非物质性的附加价值”。情绪消费是围绕情绪价值展开的一种消费模式。用学者韩炳哲的话说:“今天,我们最终消费的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情绪。对商品的消费不无尽头,然而对情绪的消费则是无边无际的。”人们愈发愿意为那些能够激发正面情绪、提供独特感受的产品和服务支付额外费用。例如,“爱因斯坦的脑子”“好运喷雾”等虚拟商品,看似无厘头,但因价格低廉和提供心理暗示,而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指尖陀螺、减压魔方、捏捏乐等解压玩具,因独特的减压效果和趣味性,成为情绪消费市场的热门产品;“情感树洞”“失恋安慰”“骂醒恋爱脑”等情感疗愈服务,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

文旅活动同样体现情绪消费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加具有疗愈性质的文化旅游项目,如前往风光优美的地方进行心灵疗养之旅,或是参与一些手工艺制作课程来释放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在演唱会、艺术展览等文化娱乐活动中,观众不仅仅为欣赏内容,更是为享受那种现场氛围带来的激情与感动,进而释放压力、舒缓情绪。

情绪消费之所以流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求(如归属感、情感、尊重及自我实现)便会凸显出来。情绪消费迎合这一趋势,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能带来情绪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帮助消费者实现精神层面的愉悦与满足。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很多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渴望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态、恢复内心的平静,情绪消费就是缓释压力、调节身心的一种方式。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让情绪消费产业的崛起成为可能: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为情绪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企业能够精准捕捉到消费者的情绪需求,并据此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提供心灵“避风港”

在情绪消费浪潮中,治愈系文化消费占主导地位。

能够抚慰人心、缓解压力、带来宁静与舒适感的音乐、影视、文学等都可以归入治愈系文化的范畴。比如,治愈系音乐以柔和的旋律、温馨的歌词和舒缓的节奏闻名;治愈系影视作品,凭借细腻的情感描绘、唯美的画面呈现朴素的人生哲理;治愈系文学作品以温暖人心的故事、优美的文字表达而受到读者的青睐……

近年来,治愈系文化消费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涵盖实体商品、产品设计、生活方式、虚拟陪伴等多种门类。比如,毛绒玩具以可爱的外观和柔软的手感赢得众多成人消费者的青睐,今年上半年毛绒布艺玩具销售额同比增长22.7%;治愈系生活方式强调简约、自然、和谐与平衡,家居用品以温馨色调、圆润造型和柔软材质为特点,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生活氛围,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基于网络的情绪价值服务,如“夸夸部落”为用户提供满屏赞美,“情感树洞”让用户可以尽情倾诉郁闷情绪。

治愈系文化消费从最初在青年人中流行到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寻求心灵抚慰的广泛需求。

“受伤”的心灵更需要抚慰。“受伤”源自人际关系的疏离与孤独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独立的个性和生活,传统的社区纽带和家庭关系逐渐淡化,人与人交往日趋表面化,缺乏深度的情感交流。用学者赵汀阳的话说,我们不知不觉间就将“他人”贬值了,“却不知生活的意义、价值和幸福都不得不落实在‘他人’上”。

职场压力也是一些人“心灵受伤”的原因。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职场竞争激烈,工作节奏加快,许多人面临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工作生活的失衡。工作压力过大以及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很容易让人感到疲惫和焦虑。

信息爆炸与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加剧了现代人“受伤”的感觉。在数字化时代,人们每天面对海量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充斥着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长期沉浸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人们很容易感到精神疲惫和情绪失控,借用美国传媒理论研究者道格拉斯·洛西科夫的说法,我们成了“数字化病人”。

治愈系文化消费之所以能为现代人带来心灵疗愈,其深层机制在于,它巧妙地为人们构建了一个逃离日常生活困扰的空间,让人们得以暂时忘却“伤痛”。这个空间并非物理意义上的隔离,而是一种心理上的“避风港”。例如,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自然风光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普通人之间关于友情、爱情以及梦想的故事。剧中不仅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生动刻画了人物之间的温情互动,让观众观剧时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都市喧嚣的理想世界,得以暂时抛开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压力,找到内心的宁静。

治愈系文化消费通过具象化的情感寄托与互动,暂时转移了人们的焦虑和疲惫。例如,毛绒玩具作为治愈系文化产品的典型代表,以其柔软触感和可爱形象,成为许多人寻求安慰的首选。在拥抱或抚摸毛绒玩具时,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安全感,仿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内心的焦虑得以暂时缓解。

总之,治愈系文化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调节情绪的方式,在当前以及未来的消费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享受快乐又保持清醒

治愈系文化消费,可以帮助消费者暂时忘却“伤痛”,但这种治愈治标不治本,“受伤”的根源依旧存在。例如,当一个人面对工作或生活的压力时,选择购买解压玩具或者观看治愈系影视剧来暂时逃离现实,而不积极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压力并不会因此消失。

相反,长时间逃避在治愈系文化营造的空间里,可能使个体逐渐丧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者王颖吉描述了很多人在网络与现实中行动力的巨大差异:一些在网上行动力极强、参与度极高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行动力往往趋向于弱化,即便有所行动也极其脆弱,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转入虚拟世界寻求精神抚慰”,最后陷入“受伤—虚假治愈—受伤”的恶性循环。

治愈系文化消费鼓励人们通过购买特定的商品和服务来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快乐,这容易让人误以为只要拥有某些物品就能转移伤痛,就能获得幸福。这当然是一种幻觉。学者项飙提醒,重建个人的意义和尊严,真正的出路在于重新建构“关系”,去发现“附近”,去关注“附近”,去与人建立联系,而非单纯依靠物的消费或通过虚拟世界来获得快感。

此外,治愈系文化消费还可能引发新的消费陷阱。

从经济层面看,随着治愈系文化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相关产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比如某网红毛绒玩具近两年价格一路上涨,玩具单价最高达七八千元。有些虚拟商品单价也许不高,但如果频繁消费,依然会对个人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另外,治愈系文化消费看似面向所有人群开放,实际上享受高质量“治愈服务”往往需要较高的经济投入。治愈系文化消费如果宣传不当,可能会在不同人群间造成情感隔阂,无助于人们之间情感联结的建立。

从心理层面看,频繁购买治愈系商品和服务可能会让消费者陷入一种心理上的“成瘾”状态,导致消费者逐渐丧失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他们可能会更加无助和焦虑。

在探讨治愈系文化消费的双重性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消费模式既可能成为现代人心灵的“避风港”,也可能成为隐形的陷阱。我们应该学会在治愈系文化消费中找到平衡——既适度享受它带来的快乐和舒适,又保持对生活的清醒认知,时刻谨记:治愈系文化消费的目的,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调适心情后更好地投入生活、应对困难和挑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33-338259-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走读”中国大地 感受煌煌文脉
  • 下一篇:网络电影正成为文化产业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