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三农>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产学研用融合 种业提质增效——我国农作物种业市场规模去年首次突破1500亿元

时间:2024-12-12 11:07:28|来源:新华社|点击量:15906

核心阅读

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转变离不开种业企业,当前270家优势企业组成了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国家种业振兴企业集群正逐步形成。随着种业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和农作物种子认证等制度的实施,更多企业研发的良种持续走向市场,种子质量和种子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种子,事关“国之大者”。前不久,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上,一组数据引人注目——

去年,我国农作物种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500亿元,科研投入达到76亿元,比2021年提高20%,平均科研投入强度达到6%。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锚定种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任务,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逐步形成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育种创新模式。

构建国家种业企业阵型,提升优势种企竞争力

1101.2公斤!今年秋收,湖南省隆回县百亩示范方里,由隆平高科研发推广的杂交稻新品种“飓两优8612”实现大面积高产,成为我国超级稻测产以来首个亩产突破1100公斤的二等优质稻品种。

在我国农作物生产中,80%的种子靠企业提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实现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的转变,必须做强种业企业,逐步形成由领军企业、特色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共同组成协同发展的国家种业振兴企业集群。”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从3万余家种企中遴选出270家优势企业,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的国家种业企业阵型。从目前看,69家农作物阵型企业,去年科研投入占比超过行业总额1/3.一批龙头企业优势地位突出。

从老字号到新生代,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今年上半年,随着国投种业控股收购,丰乐种业公司加入“国家队”。“依托平台,有力增强了企业在各类创新要素上的集成组装能力。”公司总经理戴登安表示,将整合优势创新资源,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

新生力量也在加速成长。作为一家未满“10岁”的高新技术企业,河南技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去年的研发投入超过营收的7%、高于行业均值,前不久还被纳入了省种企雁阵企业行列。董事长李继军介绍,筹建中的现代种子工程中心一期已投产,具备15万吨玉米、小麦等种子的年加工生产能力。

“2022年以来,我们与国家阵型企业建立了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每年通过实地调研、线上访谈函询等方式,梳理出阵型企业的诉求清单,逐一研究解决。”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服务种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种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以市场化为导向,育繁推一体化机制加快完善

叶片深绿、花球紧实、蕾粒细而匀……今年全国西蓝花种植面积约150万亩,自主育成品种面积56万亩,国产替代率由2018年前的5%提升至35%以上。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西蓝花国家育种的联合攻关。攻关参与单位超过26家,包括9家科研单位、2家高校、15家企业,涉及13个省份。

“跨地区科企商业化合作,加快了良种推广进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顾宏辉介绍,这一机制有效避免重复研究,提高了育种效率。同时,在全国不同生态区开展品种联合测试,加快了良种筛选速度,使新品种的知名度快速提高,打通良种从试验田走向大田的“最后一公里”。

在西蓝花主产区浙江,自主品种占有率已达80%,一些品种的种子供不应求。“可以说,过去我们卡在了品种上,现在则需要进一步突破制种技术,提高种子质量。”顾宏辉说,未来有待进一步发挥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技推广部门合力,开发适应性广、抗病性好、符合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的新品种,建立高质量种子生产技术体系和全国性示范推广体系。

整合资源、联通上下游,不断破解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问题。放眼全国,随着海南南繁硅谷、湖南岳麓山创新中心、河南中原农谷等高水平种业创新基地加快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育种创新模式逐步形成完善。

下一步,育种创新的方向在哪?“面对不同生态区域品种类型基本固化的现状,通过育种创新进一步丰富优化品种类型、提高品种生产性能,以差异化发展来引领全产业链变革,这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许勇表示。

优化种业创新环境,让更多优良品种流向市场

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嘉宝工业园区的康农种业(宁夏)公司加工车间,生产线高效运转,一颗颗饱满的玉米种子从自动化生产设备中倾泻而出,经过定量包装后,将陆续发往黄淮海地区。“冬季是玉米种子加工高峰期,近期每天加工量约300吨。”公司总经理白兴龙说。

青铜峡市每年的制种面积稳定在8万亩以上,丰富的光热资源吸引了多家制种企业入驻。青铜峡市制种基地配套了剥皮、抽雄等专用农机具和田间果穗收购网点,还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制种基地市场巡查员制度,特别是严厉打击盗取亲本等侵权违法行为,优化种业创新环境。

自实施品种登记制度以来,全国登记品种达3.1万个,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品种来源不清、试验不规范现象仍时有发生。

业内专家表示,针对品种同质化、“仿种子”等行业痼疾,要继续做好种业市场管理的“加减法”。一方面,推进品种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入开展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专项整治,扩大“仿种子”清理范围。另一方面,加快推行品种身份证管理,提高玉米大豆等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前不久,三项种子质量强制性国家标准已发布,并将于明年10月1日正式施行。

从“好品种”到“好种子”,一系列制度建设正持续加力。去年以来,我国正式建立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并先后出台了首批种子认证目录、实施规则、技术规范等制度性文件。“这对于提升种子质量和种子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引导构建更好的种业市场秩序以及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张晔介绍,今年共有11种作物、近140个品种申请认证,繁制种面积约22万亩,近期首批认证种子即将陆续进入市场。(记者 郁静娴)(周楠参与采写)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16-341242-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新华鲜报丨“保险+期货”立新规 为“三农”添力
  • 下一篇:驻马店市驿城区:红薯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