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林 杨之甜 陈浩
1928年10月13日,董作宾在安阳小屯挖下第一铲黄土,拉开了殷墟持续发掘的序幕。殷墟考古历经近百年,仍在持续揭示中华文明的密码。
1月11日,安阳洹水之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迎来各地游客。
车马坑展厅内有6座保存基本完整的车马遗迹,这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见证中国悠久造车历史;平整的道路遗址,是3000年前城市文明的有力见证。
“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车轮滚滚,马蹄声声。”河北游客苏华用手机拍照后发到自己的朋友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守护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既是责任更是使命。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安阳思路清晰、步履坚实。
2024年2月26日,在洹河东岸与殷墟宫殿宗庙区隔河相望之处,全新的殷墟博物馆正式开放。截至目前,该馆接待游客已超过155万人次。
“从来没见过把商朝诠释得这么全面透彻的展览,一路参观下来,感觉离3000多年前的大邑商更近了。”“太神奇了,我今天跟3000年前的将军握了‘手’!”……不少游客表示,此行是专程为重新认识商文明而来。
殷墟博物馆内,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琳琅满目,共计4000余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堪称商代文物展览之最。“殷墟考古填补了殷商历史的空白,发掘的大量遗迹、遗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展示了商代晚期的面貌。”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介绍。
不仅这里,安阳众多殷墟矩阵联合发力,通过科技加持、实景演艺等方式,让古老的殷墟穿越历史长河,焕发时代光彩。
——“文化+科技”让文物“活起来”。殷墟景区的“数字妇好”“商王巡游”等情景演艺,打开了一条通向殷商国都的时空隧道;商代铜铃铛、玄鸟饰品、“青铜”套餐、“文字面条”等文创产品,让文物“飞入寻常百姓家”;甲骨文微信小程序、甲骨文广播体操、甲骨文书屋、甲骨文拓印篆刻,使甲骨文更深入人心。
——“文化+时尚”让遗址火起来。殷墟景区全新打造的《再现·大邑商》数字文化项目,带领游客踏入大邑商土地;洹河夜游实景演艺会准时“点亮”殷墟,数百架无人机闪耀夜空,将游客带入绚烂多彩的灯光与音乐秀之中;国内首个专家型考古数智人——“数智人妇好”与“商王武丁”翩翩起舞,向观众讲述商代趣事。
让文化走出去。安阳市策划组织一系列活动,让殷墟文化走出河南、走向世界。如“甲骨文杯”首届城市马拉松赛、“殷墟甲骨文”杯国际文创设计大赛等,不断提升殷墟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殷墟甲骨文”图书专柜分别在北京、马来西亚投用;文创餐饮品牌“子飨鬯咖”在天津开业。
请游客走进来。近年来,安阳市立足文旅资源优势,加快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建设,深度挖掘资源,重新设计整合的10条有体验、有故事的研学旅游线路,一度成为研学圈“顶流”。2024年,该市接待研学旅游游客量突破220万人次。
文脉绵延赓续,文明生生不息。安阳,正在成为一个可游、可感、可参与的大邑商。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33-343830-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