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截至目前,省非遗中心共组织拍摄朱仙镇木版年画、浚县泥咕咕等省级以上非遗传统美术类项目94项,实地采访传承人115名,存有访谈录音300余小时,抢救性记录了一批珍贵资料。
传统美术类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冲击下,一些民间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正在加速消亡,传承、保护后继乏人。2015年3月,我省启动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这是继“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之后开展的又一项专项抢救保护工程。
经过两年时间的积极推进,我省摸清了家底,目前共有传统美术类国家级非遗13项、省级非遗81项,涵盖雕刻、泥塑、面塑、编织、剪贴等多个方面,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民俗价值;传统美术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5名。在实施抢救性记录过程中,为每个项目建立一套纸质和数字记录档案、编辑一批书籍图录、拍摄记录一批项目和传承人专题片、征集一批实物和作品、建成一批专题展示馆、培养一批传统美术艺术人才,对全省四级名录体系内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如汴京灯笼张彩灯博物馆、韩玉琴韩式女红展厅、平顶山舞钢轧琴传习所等美术室、工作坊,汇聚了新一代传承人在此学艺、创业、授徒。
此外,我省还收集了传统美术相关实物、作品、工具26824件,其中省级以上9803件。